1、有关教育部门落实科学开展观的调研总结 科学开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开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展观。科学开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开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开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开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开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开展观。教育科学的开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
2、需要的开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开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开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来自范本资料网)教育开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开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答复。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开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开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开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开
3、展观的根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根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开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根本内容。 一、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根本点是实事求是 教育的开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教育改革多年的开展实践说明,教育的蓬勃开展和不断扩张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开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根底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4、社会经济的开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开展和扩张,教育的开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教育的快速开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于教育是具有先导性,且系统性很强、周期性长、牵涉面广泛的庞大的体系,要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我们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教育开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开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不堪重负;教育的乱收费引起群众的不满等。办教育最需要科学的、严谨务实的作
5、风,切忌急躁、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组建了不少万人、数万人、十万人的大学,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盲目、浮燥这是教育的大忌,是与求真务实相背离的。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开展及其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不可低估的,甚至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开展、稳定的大局。教育面临这些矛盾和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主观臆断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教育开展观为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求教育开展的态势之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党
6、的根本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育的开展要从我国教育的现实根底和条件出发,寻求开展的路径。在开展的问题上,有的人存在短视行为,不顾现实条件,不管有无条件蜂拥而上规模,追求高速度和大开展,这些都是与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开展观背道而驰的。 教育科学开展观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开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和理论研究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受教育的群体庞大,而教育经费短缺的国情。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是树立教育科学开展观的必要前提和立足点。为了适应经济开展的需
7、要,为了满足社会群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开展观,这是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根底,也是我们立论的根底。 二、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必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价值。教育科学开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开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开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心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开展观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目的,离开了这个
8、根本原那么,教育开展就成了空谈。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确实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的人,人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仅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社会是通过人的自觉、自主、自为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赋予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价值。教育科学开展观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素质和人的意义的存在。关注人的个性的充分开展,要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开展,主要环节是接受教育。人的力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动性的,只有当人学习了知识,才有力
9、量。每个人不仅有自我生存的需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需要,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未来社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科学开展观应该树立教育优先开展的自觉理念,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路径。只有把教育提升到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这是以人为本开展观的核心。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开展观,要把大人才观摆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我国才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是国家经济实力、管理和科技竞争力,而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开展,无论是管理能力
10、还是科技竞争力,都离不开入,离不开人才。目前我国需要大批高知识、高科技的人才,我国才能形成世界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但是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差距。虽然我国东部已经成为成功的技术应用者,整个中国正逐步成为技术应用型大国,但是国际核心竞争力偏低,科技竞争力较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教育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尽快进行人才开发才能有效地支撑我国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开展,同时人的个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开展观,超越了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片面性开展的局限,肯定了在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开展
11、的根底上对人的全面开展的教育培养,突出了人的全面开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开展的前提条件,关注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自觉自为全面开展的主体地位,这与社会经济开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做人的人格、肯定人的尊严,就是尊重人的学习、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科学开展观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关键是要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特别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需要人的全面开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开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度和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时机和权利。 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人的终身受教育权,树立终身学习体系
12、的紧迫观念。我国一贯重视学历教育,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经济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开展的今天,传统的学历教育,或学校“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开展的需要,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打根底,许多知识、技能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工作的实践和职业的培训中获得的,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二年后就有一半已经过时。因此,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开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这种学习化社会,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比水平,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
13、终身学习化社会,既是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是广阔群众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 其次,要提供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障,建设学习化的社会环境。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使学校融入社会,特别是发挥高校建设终身教育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教育制度为人的全面开展效劳,是学习化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原那么。教育已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仅靠学校或通过单独的机构不能对其社会的一切成员都提供学习的时机。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我们不仅必须开展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而且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把这个社会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我国目前与构建学习化社会还有相当差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