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90KB ,
资源ID:945913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945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交通肇事后自首认定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交通肇事后自首认定问题.docx

1、交通肇事后自首认定问题 交通肇事后的自首认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交通运输业也兴旺兴旺起来,这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即交通肇事案件日益增多,并且肇事逃逸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主要是针对肇事逸后的自首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交通肇事;自首;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3)22-0201-01 关于交通肇事后的自首问题,我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犯罪人的主观心理及客观表现综合认定。被告人交通肇事后,有报警及等候处理的义务,不能以此认为不存在自首问题,是否认定自首,应按刑法总那么的规定来分析认

2、定。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离开现场不间断的到有关部门投案如实讲述事发经过的。这种情况下,主观上被告人离开现场的目的不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表现在客观行为上表达为离开现场后不间断的到有关部门投案,并对事发经过毫不隐瞒,并且以行为人所知和认识到的情况如实讲述,不避重就轻,不夸大对方责任,不回避自己的责任。这种情况主客观能够相互印证,无为逃避法律追究的成心,不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只认定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并且应对其主动投案行为认定为自首,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内,并按照自首的量刑原那么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二、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离开现场不间断的到有关部门投案未如实讲述事

3、发经过的。假设行为人投案后,未如实供述肇事经过,虚假表达,推脱自己的责任,夸大对方的责任,那么按照刑法总那么有关自首的规定,因未如实供述案件主要事实,不认定为自首,但因行为人无逃跑行为,亦不能认定为逃逸,应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分。假设行为人投案后,向有关部门讲述有交通事故发生,但当时不是自己驾车,而是别人驾车肇事的,并说服别人替自己顶罪的,因无逃跑的行为,不认定逃逸,但后面的行为,又符合伪证罪的特征,那么以交通肇事罪和伪证罪数罪并罚。三、行为人交通运输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投案如实讲述交通肇事及逃逸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有一个转变过程,交通运输应肇事

4、后逃逸存在着自首的情形。在前面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成心支配下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而后面出于不管何种想法,去主动投案,自愿接受法律处分的行为,又符合投案自首。是在两种主观成心的支配下,实施的两个行为,前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已构成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者主动投案,如实供述案情的,又能够认定自首。因此应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并有自首情节定罪量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量刑幅度内按照自首的量刑原那么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四、行为人交通运输肇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投案如实讲述交通肇事经过但称离开现场并非为逃避法律追究情况的。有的被告人称,自已是因为怕被害人及其亲属打自己才离开现场

5、,不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这种情况,是被告人对自己的主观成心性质认识不清,这种仍应认定被告人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因为逃避法律追究表现为逃避履行以下义务:民事人身、财产损害赔偿义务;五项行政义务;抢救伤者和财产的刑事义务。被告人交通肇事后逃避履行上述义务的任何一种,都符合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条件。不能以被告人的这一辩白理由,而认为的被告人称,自己在交通运输肇事后,本没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成心,因被告人主观无逃逸意图,这是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问题。因被告人对肇事经过如实供述,对自首仍应认定。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并有自首情节定罪量刑。有为不能抗拒、不能防止的理由,阻碍了自己归案。这种情

6、况下,被告人负有对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成心及不能抗拒、不能防止的理由的举证责任,侦查机关有按照行为人提供的线索协助取证的举证责任。同时被告人必须在不能抗拒、不能防止的理由消失后,及时不间断的到有关部门投案。不能抗拒、不能防止的理由包括:行为人肇事后被被害人家属秘密非法拘禁;肇事后被其他人员秘密非法拘禁;肇事后被人打昏一直昏迷不醒,罪并认定自首,不认定逃逸。五、结语: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直接关系到量刑的轻重,这也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那么。逃逸后的自首行为应当予以鼓励,这将有助于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参考文献: 1张军,胡云腾.中国刑法罪名大全M.中国群众出版社,1997. 2张兆松.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J.人民检察,1997(5). 3叶建国,陈然.交通肇事犯罪中自首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察实践,2002(10). 4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廖增昀主.两岸自首制度之比拟J.法学,1995(5) . 6高西江.刑法的修订与适用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7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8黄祥青.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政治与法律,1998(4). 4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