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后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利生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导入,以严密的逻辑理论,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传统紧密结合,阐述了文化在国家开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幽默,内容翔实,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案例分析,既有历史的思考,又有现实的透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这场讲座,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
2、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争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 正是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根底上,党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
3、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勾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开展战略,并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富强民主文明这一表述,为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所沿用。十六届六中全会那么首次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即民富国强,就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开展。创新是引领开展、提高综合国力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开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
4、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要坚持共同富裕观,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我们追求的富强,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目的,不崇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那么,而是希望与所有国家、民族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做主。早在民主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答复黄炎培先生关于中国历史兴衰周期律的问题时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法宝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广阔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5、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实行什么样的民主以及推进民主的方式、速度,就需要从国情出发,照搬照抄别国模式没有前途。开展模式和道路多种多样,正所谓“夫物之不齐,世之性也。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开展道路前进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文明,指的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文化领域的价值理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的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四文化、革命文化、左翼文化、延安文化、文化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针、
6、“二为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说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最终实现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和谐,是指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相同相成、相反相成的融洽状态,表达为一种社会领域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理念。和谐既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古代先贤的思维根底,也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平开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世界多样性、“开展模式多样化等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回归、内在理
7、路与未来愿景,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宽广胸怀和思想高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引领现代社会文明的人类共同价值准那么。自由,是政治哲学概念,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不受限制和束缚。中文语境为“由自,西方寓意那么有“解放之意。在哲学上,自由基于符合规律,即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开展的历史。前者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开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因而人的活动和行为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后者指人们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这样一种状态。在政治社会意义上,自由
8、与法律(纪律)、道德相对应。 平等,指的是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开展的权利,每个人生存和开展的需求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和照顾。马克思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公正,即公平正义,指从一定原那么和准那么出发对人们行为、作用所作的相应评价。公正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根本理念,强调时机、程序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 法治,就是依法治理,是同人治相对立的治理原那么。法治意味着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居于崇高地位,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组织和个人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
9、法治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关乎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公正和秩序,要求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法律为广阔民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那么,表达的是根本道德标准。早在2022年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诚信,根本要义是老实无欺、讲求信用,是公民的立身处世之道。伦理学视之为道德准绳,经济学视之为市场规那么,法律学视之为法制准那么,政治学视之为从政原那么。 友善,指公民在交往中要友好和睦、与人为善。孔子曰:“仁者爱人;三字经开篇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要友善待人,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他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友善对己,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要友善爱物,珍爱大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