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兴号,伴我实现三代铁路人的百年回乡梦我坐着复兴号从天津到北京、换上和谐号到哈尔滨、再换上绿皮车来到绥芬河,在清明节里伫立在姥姥和父母的坟前,向他们报告继牡绥后哈牡高铁即将开通的喜讯,让一辈子奉献铁路的父母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天堂里盛开。是呀,我在天津,多少次走在通往南站的路上,路过民国风情街,仿佛穿越百年前,我会情不自禁地猜测:哪一个画像里遗留漂亮姥姥的身影?这个区是不是思乡的妈妈的出生地?这时我就会在心里对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说“姥姥姥爷啊,我替您百年圆梦住进您的故土静观津门巨变;妈妈爸爸啊,我替您进了北京圆了我的梦融入铁路的中国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令我们自豪的复兴号啊!我的姥爷我家的第一代铁
2、路人,在旧中国的战乱中与姥姥无奈背井离乡。我的姥爷,是在我出生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离世的。我妈妈是独生女,赡养姥姥义不容辞,所以我小时候和父母就与姥姥生活在一起。我只见过家里的镜框里的姥爷,穿着铁路制服,目光炯炯,威风凛凛,让人敬而远之。姥姥常常给我描绘故土天津的人情世故,讲姥爷利用手中的电闸在大剧院与小日本智斗大长中国人志气的故事,让我常联想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我小时候记忆中最深的铁路印象,是姥姥拿出来的一枚姥爷的印有铁路标志的纪念章,还有一个青透而瓷质很好的印有“铁路纪念的陶瓷水杯,姥姥说是姥爷在入路的纪念,是姥爷经历战乱流落到东北留下的唯一纪念品。我的姥姥,是我幼儿严厉的启蒙教师,严格标准
3、我的言行举止,从不允许我参与其他孩子快乐的游戏,只允许我买遍书店里可以买到的书,或跟着哈尔滨长大的靳菊姐姐随便玩,可我们的玩也是到她三姨的学校看书,或者姥姥领着我去赵奶奶家听她天津的女儿回来讲天津的变化。姥姥虽然年过半百,但风韵依旧,美丽依然。头发光亮从没有一丝凌乱,大眼睛永远闪着光,衣裤整洁从没有一丝褶皱,她从来精气神十足,倒是和当时的边境小城格格不入。是的,她从骨子里不想融入这个城市。姥姥一生随姥爷逃避战乱,沿着铁道线颠沛流离。从天津到哈尔滨,再沿一面坡、横道河子到牡丹江,姥爷那么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而姥姥又随我的父母到了边境小城绥芬河。我不知道姥姥是怎样适应从大都市到小边城这样巨大的心里落
4、差的?我也不知道一生争强好胜的姥姥在这个小城一住就是十几年而当父亲有时机工作调动去牡丹江的时候却联络年幼的我拖住父亲的后腿永远地留在了边城的原因。姥姥每天用姥爷铁路纪念的陶瓷杯喝一、二两酒,那慈祥地打量酒杯的眼神,是在和隔世的姥爷进行心灵的对话吗?还是回首故土天津的风土人情?姥姥曾对年幼的我说:“你姥爷干了一辈子的老铁路,当年坐了几天几夜的车到了东北,老了却没有能坐火车回去是最大的遗憾。你可一定要长志气替姥姥姥爷回天津故土啊!我当时幼稚地对问姥姥说:“那我现在开始就省下买书的钱去买火车票坐火车陪姥姥回天津呗姥姥望着远方的云天感慨地说:“真的回不去了,姥姥要永远地留在这里啦。你要是长大了能替姥姥
5、回去一趟,也不枉姥姥疼你一回呀。于是,这句话刻在了我的心里,没想到四十年后变成了现实,我真的替姥姥实现了她回乡的梦想,我不仅仅是回去了一趟两趟,而是举家搬到了天津。无巧不成书的是,时间正是姥姥姥爷离开天津的百年之后。父亲我家的第二代铁路人为了新铁路的开展奔赴偏远边境父亲,是建国前的老党员、老干部,曾是姥爷的徒弟八级电工。东北解放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投入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工作中。东北解放时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为了避嫌让在妇女团工作暂露头角的妈妈永远地失去了正式的工作。后來,我从同学的父亲嘴里得知我的父亲还曾担任过某地区党委书记的职务,后来在父亲的档案得到了证实,父亲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投入了他喜欢的
6、行政工作,只是到了偏远的边城。我在我们家的镜框里见过父亲五十年代初就在东北铁路党校和好多人的纪念照片,还从妈妈装裱的镜框里,看到了父亲牡丹江铁路分局、哈尔滨铁路局的奖状;我开始以父亲为典范,也是以学校、分局、哈局的优秀学生的奖状来追赶父亲的脚步。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爸爸就是绥芬河铁路配电所的主任,这一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年直至离休。父亲是在六十年代初为了边境地区电力工作的开展需要,毅然听从组织安排从牡丹江来到了绥芬河,两年后妈妈和姥姥不情愿地搬家而来。因为我曾经听妈妈说过她刚搬到绥芬河时,穿着旗袍上了一次街,竟然没有除了她以外的人穿,还迎来异样的眼光,她回家后马上改了一个褥面,每当晾晒被褥的时候,
7、她会盯着那个褥面看许久,那曾是她喜欢的雪青色小花的织锦缎旗袍啊。我还记得每年的夏天,妈妈会翻开在衣柜上面的一个藤箱子,会晾晒一些不穿的衣物,只记得有:爸爸的狐狸皮长大衣外面加了黑色的外罩、黄绿色的缎面西服马甲和一个马裤呢的裤子,妈妈的黑呢子大衣和她的一条米白色的好似绸的还是真丝的裤子,还有姥姥的狐狸皮短大衣也加了黑色的外罩。我没有见到父亲穿这些衣服,只见父亲是永远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只在镜框的照片里见过爸爸穿着西服里边是西服马甲戴着礼帽的照片,当时感觉像三十年代的男影星,很酷;还有妈妈穿旗袍的照片,很美。妈妈曾感慨地说:“哎,妈妈要是真的在这里死了,也许会闭不上眼睛的。可惜这句话后来被我遗
8、忘,直到母亲去世时留下的两行眼泪才让我突然想起而追悔莫及。当时我能做到亡羊补牢的事情,就是带着父亲举家搬迁到牡丹江居住,让父亲在牡丹江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五年。之后,我按照对父亲的承诺,把他送回了绥芬河,让永远地陪伴在妈妈和姥姥的身旁。父亲一辈子都投入到他喜欢的电力事业,用兢兢业业一点也不为过。我记得从我小时候起的每一个周日或者节假日,父亲都是带着我到单位,到了单位他进配电室,从不让我进去,只让我在他的主任室坐着。有的时候,发生了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三下五除二地解决,在他人佩服的眼神中带着我离开单位。然后就是带我去书店买书和我喜欢的一切东西,只是我只喜欢书。下午,父亲还会去单位。记得一次正月
9、十五的晚上,已经上小学的我和父亲去单位后准备看秧歌,结果到了单位,为了工作,和李叔叔咆哮起来,还把李叔叔骂了一顿,我是第一次看见父亲发火,我埋怨父亲说:“大过节的跟李叔叔发那么大的火,让人家怎么过节?父亲说:“我不发火,他记不住,就要着火,出大事故。后果无法设想,你现在不懂。没想到,父亲离休后,李叔叔还常去看他,跟他聊天。我曾问李叔叔不恨父亲吗?李叔叔说:“都是为了大家好,怎么会记恨呢!开始我以为他口是心非,后来,父亲去世停留殡仪馆的时候,父亲在职时的老职工包括李叔叔,连续三天每天晚上好几个人主动陪护,怎么都劝不走,才知道这确实是真情所致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