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偶的死亡舞步数字谱【谱如木偶乐在人心】表演杂谈 那些技艺超群的木偶戏表演艺术家对生活,对他手中木偶饰演的角色也是有深刻的人生体悟的,所以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但愿我们每一位音乐人都能让手中的乐谱咏唱出人生的真味,而不是我们自己成了木偶人! 说来惭愧,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木偶戏屈指可数。倒并非真的就那么缺乏机缘,更主要的是自己意识中的小视吧。试想,几根细线,假设干竹木,一些彩纸或布片,毫无生命,任人操纵,能有什么好看么?幕后的人再怎么卖力,也不过是假戏假做,哄哄小孩罢了。再说,木偶即傀儡、扯线公仔,语意中的贬义色彩也无法让人对之产生好感。 然而,最近的一场木偶戏却让我感悟颇深,那是9月1日晚北京民族文
2、化宫上演的202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木偶皮影专场千秋傀儡指掌乾坤,尤其其中的传统木偶表演,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如漳州市木偶剧团的一出大名府,表现梁山好汉乔装各色民间艺人骗过守城官进入大名府解救卢俊义的故事,运用了“飞套、武打等特技,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守城官对卒的傲慢,卒对官的卑躬、讨好,以及他们对平民的趾高气昂,对艺人精湛技艺时而好奇,时而被吓得惊慌逃避的神情被描摹得栩栩如生,令人捧腹;扮演艺人的好汉们斗技显艺,手法繁复,武打动作快捷如飞,而且套路连贯、紧凑清晰,无异于观看一场真正的武术表演。另外,泉州市木偶剧团的元宵乐,居然把闽南民间“拍胸、“跳鼓、“舞狮等艺术形式如现实般再现于
3、小小的木偶戏台,使人如置身于独具特色的闽南“踩街场景之中。木偶人物扮演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别看那敲锣老者半佝偻着身,撇着八字步,手上动作却毫不模糊,击锣的手型、力度、节奏都甚得要旨,俨然是个乐感极佳的老乐手;那个唢呐手那么全情投入,指法娴熟,开合有序,至少视觉上和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了。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的农乐舞尽管在技巧上、人物刻画上都稍逊,略显粗糙,不够细腻,但其糅合了长鼓舞和象帽舞这两种舞蹈的身形手势,也使人能直接感受到朝鲜族舞蹈的神韵。节目当然还不止这些,就不一一评说了。 这一幕幕木偶戏让我啧啧称奇,也让我感慨良多,他们如何能够演绎得这么传神,把人间百态、人生真趣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呢
4、?我想还在于表演艺术家们的一颗慧心。木偶是僵的,就算你再怎么把它的服饰描画得好看,神情勾勒得乱真,没有艺术家们感情的投入,也只会毫无神采。当然,前提是要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模仿。但仅仅是模仿,也只不过是按部就班,依样画瓢,得个“形似而已。 难道我们手中的乐谱不是如此吗?乐谱如“偶,没人去动它,它始终寂然无声。乐谱只能记录下了我们感觉的一个大致模样,因此,再精确的谱本也无法复原人类的现实情感。乐谱是不变的,人的感觉却因时、因地、因人、因事,都会有所变化,而且只有相似,绝无相同。 同样对乐谱精确度的迷信使许多人对中国的工尺谱嗤之以鼻,认为那是落后的、低级的记谱法。单看谱本,工尺谱确实很简略,旋律是
5、梗概,节奏靠估摸,充其量只能算一个轮廓或框架。但就是这样的调谱,明清以来历数百年不衰;靠着它,承传了我国的大量优秀传统音乐,包括福建南音、昆曲音乐、传统筝乐等等;也是因它,一个简单无比的“八板被衍变成山东汉宫秋月美女思乡,江南丝竹快花六板花六版中花六板慢花六板,广东汉乐薰风曲出水莲,河南打雁上楼高山流水,蒙古族八音,甚至聂耳的金蛇狂舞。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 原因是什么?还是那句话,谱如木偶,乐在人心。 一次,贝多芬被问及他某作品的含义时,他一言不发,把乐曲弹了一遍,别人不明白,他又弹一遍。显然,此时语言、文字是无力的、苍白的,对于“不可言传的音乐只能靠意会。既然如此,“具体、“准确又从何谈起?一个杰出的作曲家、一部优秀的作品,其欲表达的意境不应是僵死狭隘的。说到音乐内涵的丰富性,我不由想起杜亚雄先生的经历,他在一次采风时惊奇地发现,同样的一首歌,在喝酒时是酒歌,在恋爱时是情歌,快乐时是喜歌,伤心时是悲歌。多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