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001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学校和幼儿园防控要点1.健全和落实晨午检、通风、消毒和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做到预检规范、记录齐全。发现学生、教职工有发烧、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传染病症状,立即安排校外就医诊治,居家或医院隔离治疗。患传染病的师生不应带病上课。一般在治愈、症状消失48小时后(肺结核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方可返校上课。2.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学校、托幼机构以及任一班级发现发热、咳嗷、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人员突然增多或异常增多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和卫生计生部门,申请专家进行指导防控。3.落实消毒和卫生措施。通风消毒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学校、托幼机构要制定并落实教室校舍通风、

2、物品和环境消毒、环境清扫等卫生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在校园内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保洁校园,消除卫生死角,防范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4.落实健康教育措施。充分利用校园内广播、宣传栏、板报、明白纸、微信、微博、健康教育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向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5.切实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集中查验疫苗针对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流脑等疫苗接种情况,对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和学生,进行补种。6.发现学生结核病确诊病例时,要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按照学校结核病

3、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确定筛查范围,从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开始,如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应视情况扩大筛查范围7.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暴发,应根据疫情进展及有关防控技术规范要求及时采取停课措施。停课的原则是: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停课、复课时间要按照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确定,或根据疫情研判情况确定(二)儿童、家长及教职工个人防控要点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2.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3.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5.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

4、场所;外出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6.尽量不接触患者,如接触患者,应戴口罩,接种后要立即洗手;7.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并避免接触;8.儿童、家长和教职工应按照有关要求和原则,及时接种疫苗,进一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患病机会。 我省常见的春季传染病 (一)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全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流感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均可传播和感染,高发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严重者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山东省流感流行期一般在10月底至来年3月底。(二)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其中3-5月份为

5、发病高峰期,儿童为多发人群。麻疹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均可感染发病,早期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如打喷嚏、咳嗽,可伴有眼结膜炎等,随后皮肤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红色斑丘疹,不痒,一般是从耳后发际或面部开始,慢慢向下扩展,2-3天后扩展到全身,恢复期可出现糠屑样脱皮。(三)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峰。传播和感染途径与麻疹相似。5-14岁儿童发病最高。(四)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播源,主要经呼吸道或者

6、接触传播。水痘发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首先发疹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病人和健康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经飞沫空气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流脑发病率虽然不高,但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后遗症较多。(六)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为传

7、播源,咽部和粪便均有大量病毒,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者均可传播感染。儿童患病以发热、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七)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播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八)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

8、染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或稀便),发热或全身不适等,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休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其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污染的食物、水或者环境也可能引起感染。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冬春季居多,可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暴发。(九)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患者咳嗽、咯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导致感染。肺结核多在网吧、集体宿舍等相对封闭的场所传播,一年四季都可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咯痰等。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

9、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要点1.健全和落实晨午检和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做到预检规范、记录齐全。发现学生、教职工有发烧、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传染病症状,立即安排校外就医诊治,居家或医院隔离治疗。患传染病的师生不应带病上课。一般在治愈、症状消失48小时后(肺结核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方可返校上课。2.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学校、托幼机构以及任一班级发现发热、咳嗷、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人员突然增多或异常增多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和卫生计生部门,申请专家进行指导防控。3.落实消毒和卫生措施。通

10、风消毒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学校、托幼机构要制定并落实教室校舍通风、物品和环境消毒、环境清扫等卫生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在校园内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保洁校园,消除卫生死角,防范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4.落实健康教育措施。充分利用校园内广播、宣传栏、板报、明白纸、微信、微博、健康教育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向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5.切实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集中查验疫苗针对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流脑等疫苗接种情况,对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的

11、儿童和学生,进行补种。6.发现学生结核病确诊病例时,要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确定筛查范围,从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开始,如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应视情况扩大筛查范围7.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暴发,应根据疫情进展及有关防控技术规范要求及时采取停课措施。停课的原则是: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全校。停课、复课时间要按照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确定,或根据疫情研判情况确定(二)儿童、家长及教职工个人防控要点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2.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3.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5.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外出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6.尽量不接触患者,如接触患者,应戴口罩,接种后要立即洗手;7.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并避免接触;8.儿童、家长和教职工应按照有关要求和原则,及时接种疫苗,进一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患病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