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电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某500kV变电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共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39个,其中噪声测定点6个,工频电磁场测定点26个,六氟化硫测定点2个,均为合格;高温作业点5个,结合高温作业时间,均达到级高温作业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总体有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需要,某地新建一座500kV变电所,并已满负荷运行半年。为给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
2、价。内容与方法1、评价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评价依据。2、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3、评价范围及内容针对建设项目500kV设备区、主变区域、220kV设备区、35kV设备区及综合楼办公场所、辅助变电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工频电磁辐射、防噪声、防毒、防高温)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结果1、生产工艺所外输入的电能,经过
3、500kV设备区将一部分电能送入所内主变压器,另一部分送到其它变电所;主变区将500kV电能转换为220kV的电能送入220kV系统;220kV设备区将主变送入的电能进行再次分配,送到各220kV变电所; 35kV设备区将主变送过来的电能进行再次分配,经变压转换供变电所内部使用。2、职业病危害因素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工频电磁场、噪声、高温;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六氟化硫。3、现场调查结果31总平面布置该变电所由500kV设备区、主变区域、220kV设备区、35kV设备区、辅助变电区和综合楼6个功能区组成。500kV及220kV设备区分别布置在所区的南北两侧,
4、主变及35kV设备区居中,综合楼布置在主变场地的东侧,所内及周边无学校、医院和居民聚居区,总平面布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2建筑卫生学综合楼呈南北朝向,两面采光,自然通风条件良好,并设有中央空调,对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相关标准,综合楼作为变电所职工主要的作业场所,空气调节和微小气候基本达到舒适性要求。室内照明采用荧光灯,照度测定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3辅助用室综合楼内设有休息室2个,厕所蹲位、淋浴器、盥洗龙头各2个,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34现场监测结果本次共测定噪声作业点6个,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见表1。工频电磁场测定点26个,
5、电场和磁场强度均在国家接触限值内,见表2。由于工人巡检时高温作业时间小于30min,根据高温作业WBGT指数,判定5个高温作业点属于级高温作业,见表3。高压断路器使用六氟化硫开关,经该部位2个测定点的测定,六氟化硫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表1噪声强度监测结果dB (A)表2工频电磁场测定结果表3高温测定结果()表4六氟化硫检测结果35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具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单位按照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体检,体检中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36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措施(1)防毒措施:高压断路器(六氟化硫开关)布置在露天,通风良好,变电所计算机控制室全程监控高压断路器压力变化。(
6、2)防噪措施:变电所的主要噪声源为变压器,主变压器A、B、C三相之间有隔墙分开,降低各单相噪声源之间的相互干扰;主要工作及生产辅助设施避开强噪声源;综合楼采用隔音材料。(3)防工频电磁场:综合楼采用钢框架金属丝结构,有效屏蔽工频电磁场;选用外带良好屏蔽措施的电气设备和低电磁场强度的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离地面垂直距离为25m;建筑物保持良好的接地。(4)防高温:综合楼室内人工空气调节,温度控制在2428,但针对夏季户外巡检过程中存在的高温作业,尚缺少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5)个人防护:工人配备纯棉工作服、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安监员督促职工佩戴防护用品,不佩戴防护用品的不得进入露天输变电设备区
7、巡检。(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所内没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讨论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其车间卫生特征为4级,因此总体布局及辅助用室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变电所工频电磁场强度、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高温监测点达到I级高温作业标准;500kV设备区和220kV设备区六氟化硫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 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为5 kV/m,本次现场监测的工频电场结果均小于职业接触限值,这与文献报道不一致13,可能与该新建变电所输变电设备布局合
8、理,输电线路离地面垂直距离较高(25m),所内屏蔽装置较好有关。目前国内尚缺乏工频磁场的相关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照射时的工频限值01 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4。现场监测的结果中工频电磁场全部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人群对电磁场的反应不同,即使电场和磁场都没有超标,也可能对敏感人群造成危害5。因此建议巡视人员必须与输变电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并严格控制作业人员尤其是维修人员在强工频电场和磁场区域的停留时间。变电所还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每年应在职业卫生方面投入一定的经费,定期进行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和作业场
9、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防治,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参考文献1曾东瑜,钱艺华. 50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分布特点及防护措施J.江西电力, 2006, 30 (6): 4748.2徐禄文,李永明,刘昌盛,等.重庆地区500kV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析J.电网技术, 2008, 32 (2): 6570.3孙涛,万保权. 50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参数的测量J.高电压技术, 2006, 32 (6): 5155.4王娜,李春生.工频电场、磁场标准对比及建议J.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7, 23 (1): 6265.5黎国栋.高压线、变电站附近的电磁环境J.上海计量测试,2005, 32 (4):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