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03333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汇编_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很多成语、名句都是出自论语,当我们脱口而出或者在写作时自然引用这些成语名句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用孔子的思想来为自己的观点效劳,由此可见,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言行,这大概这就是论语的魅力所在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感悟。可以这样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根本上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比拟熟悉。因为它是论语的第一句话,在中学的课本里也收录了,同时在生活中也成了劝学和如何形成学习方法的金玉良言。 这句话的一般意思是说学习的时候

2、及时复习,那么学习就很愉快了。 但我们谁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相信都获多获少地有这种体会。 既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相信孔子也经受过,我们从孔子其人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他不会完全痛苦,那也会有的时候会痛苦。 复习时再次学习原来的内容,既然原来学习的时候已经很痛苦,难道再一次学习就不会痛苦吗我想更会。这好比旧伤上撒把盐,无限许多新愁。这又怎么能够快乐呢 一件事情要快乐又几种方式:其一我自己的选择,是我想要做的;其二尽管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渐渐形成了习惯,最后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想要,就像抽烟一样,其实刚抽烟是很痛苦的。 所以,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的理解是:

3、学习的时候使之成为习惯,这样不仅不会痛苦,还会非常快乐。 所谓习惯成自然,而自然的就是快乐的。 我们学习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这样。早上多睡一会儿是很舒服的事,特别是寒冷的早上,能够躲在暖烘烘的被窝,那时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还是一个女的,就从来不会睡懒觉,平时她的工作也非常忙,不管多晚睡,她早上都会很早起来。当然,如果天亮再睡可能例外了。后来我问她怎么能够做到,她说这是她妈妈从小给她养成的习惯,而且不起来就不舒服。多么伟大的母亲!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重大。 我们工作也是这样,我们在工作上的失败不是工作本身为难我们,而是我们的习惯在为难工作,最后这两方面作斗争,这样对习惯的持

4、有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只要是为了孩子教育,什么方法和投入都会用上。我认为,孩子只要教会他们一个东西就可以了,那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养成好的习惯。有了这个方式,他们就会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最后的学习只不过的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所谓“不亦说乎。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个民族的素质的表达,来源于孩子一般在小的时候都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多于父亲,而这个时候是孩子形成习惯最多的时候,有怎么样的母亲,一般就有在怎么样的孩子。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是值得商量的,其实根源还是在母亲,只不过如果在没有好的习惯情况下,没有纠正过来就是父亲的责任,因为父亲会比拟多地

5、采用“负强化。 可见习惯就是一生。 【篇二】 为政者 要以德服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为政者,要靠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样就会乡北极星一样稳居于北极而周围的群星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德治的根底,关键在于为政者本身的高尚品德。如今社会,高官们的大案要案触目惊心,道德约束何在?记得刘备在白帝城留给儿子的遗书中有言:“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为政者 要正邪清楚。哀公问曰:“何为那么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那么民服;举枉错诸直,那么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复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

6、,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臣下之人,但凡光明磊落,行事谨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爱他,希望他得到适宜的官职,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险,行事乖张,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其实也是天下人的心声,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基层,不难发现,开展得好的乡镇大都有个好的支书及班子成员,在他们的带着下,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家乡推向致富。 【篇三】 孩子在暑假期读论语,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我也捧起这本书。感觉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7、 比方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汶川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用怎样的心态

8、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防止。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喊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根

9、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思想修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也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其为人也孝弟,而

10、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篇四】 论语像一滴水珠,虽缺少掷地有声的力道,但多了慢慢渗透的滋润。细细品读,它又会像多棱镜般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在书中,曾子有这样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常生活里,时时把目光投向自己,以我为鉴,矫枉

11、过正,立品行,阔达人生这应该是曾子留给我们最好的启迪。 回忆自身,“忙已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手头堆着办不完的事情,肩头压着干不完的工作忙得好似没有时间来反思。缺少反思就意味着缺少进步,反思像一面镜子,可以反躬自审,认清自我,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所以工作中的我们要经常叩问自己:今天是否做了无聊无益的事情?今日事今日完成了吗?今天过得充实而快乐吗?有了答案,工作也就有了创新活力和促进科学开展的推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以看到虚怀假设谷、勤学好问,看到教育家敬重他人的崇高境界。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孔子为何能够成为至圣,为何能够名垂千古。 工作中,我们理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与工作实践

12、情况,定目标,坚信心,比钻劲,于丘壑处仰望明月,于心中装有大未来。只要有了对目标的热切追求,在经过一定的历练,我们可能会发现,成功的大门其实是虚掩着的谁仰之,谁钻之,谁都会有精彩的未来。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让我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拿用论语睿智、积极地态度来实践自己的人生梦想吧。 【篇五】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

13、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那么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那么。前一那么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那么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

14、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假设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

15、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篇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儿时朗朗读书声如今还能在耳畔想起,这也是很多人关于学习论语的最初记忆吧。论语是中华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述了做人、治学、为政等方面的思想,这部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对于我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着很好的教益与帮助。中学时,读论语读的是“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辨了学与思的关系,认识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禁感慨先人们几千年前就如此重视学习,并能准确地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时,读论语读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16、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研习过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非常欣赏他的启发式教学法,在真正接触教学实践的时候更是体验到了这种有着丰厚思想底蕴的教学方法的人文关心。 如今,我参加了工作,在重读论语的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尤其读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时候,总觉得非常有力量。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答复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答复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根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