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实践科学观讲话 同志们: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我与大家一起探讨政绩观问题,我讲的题目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的政绩观,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绩观的根本内涵;二是树立科学政绩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和实践科学的政绩观。 一、政绩观的根本内涵 所谓政绩观,主要是指怎样创造政绩和如何衡量政绩两个问题。其内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价值取向,即其为官一方到底代表谁的利益,用什么作为评判政绩的标准。它是区分不同政绩观的根本量标。二是方法论取向,即用什么来取得政绩,特别是在主观需要和客观根底之间,决策需作何种取舍。它决定了政绩的效果。就我理解,政绩观还有以下几个特性
2、: 一是政绩观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政绩观存在于每个从政人员的思想意识中,统治阶级都要求从政人员形成符合自身开展利益的政绩观。列宁曾经说过:“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政绩观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为谁创造政绩,就这点来讲,不同的统治阶级,其政绩观必然有明显的差异。如在封建社会实行“家天下,是皇权统治,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支配下,更多的官员搞横征暴敛,以致官逼民反,造成中国历史上平均每30年左右就有一次战乱或动乱,这是台湾著名历史学者柏杨研究得出的结论。再比方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宪政政治制度,但各级官员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角色、身份一直未曾改变,其衡量政
3、绩的标准,大财团的看法是关键。从其价值取向来说,资产阶级政客之所以要出政绩,基于二方面考虑:一是要对扶其上台的垄断集团负责。政客竞选需要大笔的经费,而经费只能自筹,谁给他大笔的经费,谁就是他的股东。其上台后自然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种例子是举不胜举的。美国就有驴象两党说,总统上台委派官吏原被称为“政党分肥制。有的专家称:小布什之所以实行单边主义,就是为了迎合支持他上台的军火商的利益。而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在竞选纽约州议员时,为了取得美国犹太富翁的支持,一反过去限制以色列的主张,提出要帮助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后来干脆称自身就是犹太裔。(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历届政府都对以色列采取袒护政策,其根源就在于
4、犹太富翁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其政治生命的存亡续断)。可见,每一个政客都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是对选民负责。票数的多少决定了政客的政治生命。政客在竞选前后必须尽可能满足选民的需要。在从政时,尽可能取悦选民。什么方式适宜就干什么,如克林顿在朱钅容基访美时,原决定马上与中国签订wto协议,但鉴于美国两个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和产联的巨大压力(这两个工会组织掌握着几百万钢铁行业选民和纺织行业选民),在最后关头却退却了。以至朱幽默地说: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政客在迎合选民需要的时候,确实也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但“选民并不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也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和国家
5、的利益。为了财团和政党的自身利益,他们也可以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如国会弹劾克林顿案,就是某些国会议员为了所谓“政绩而“小题大作的典型写照。这种事在韩国也出现了。卢武炫现在被弹劾,说到底,就是议员们为了政党利益公报私仇,而导致韩国出现了权力真空,从而损害了整个韩国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陈水扁不也是做着同样的事么。马基雅维里在君王论里宣称:“不要问是否作恶,而要问是否善于作恶,这正是资产阶级在政绩方面取向上的座右铭。 二是政绩观具有时代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开展阶段,以及不同政治经济环境,有可能形成不同的政绩观。如在解放战争年代,战绩就是政绩。谁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用兵如神,谁
6、就是统帅之才,邓小平能27岁就走上正军级领导岗位,林彪也是27岁就当军长,就是对其战绩的肯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经有过“多快好省的建设高涨阶段,在“超英赶美等不正确经济开展战略的影响下,出现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以及后来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在当时,都曾作为值得表扬的“政绩。虽然今天,看到这种政绩观显然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新要求。在文革时代,政绩观更是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直至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到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坚决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并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倡开展是硬道理,使我国二十多年一直保持经济高速
7、增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开展观,要求广阔干部确立科学的政绩观。政绩观的演变过程,实际也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三是政绩观具有导向性。决定领导干部晋升的因素,最大的标准就政绩标准。政绩观就象“高考指挥棒,考什么内容,学生肯定得学什么内容。一个时期形成的政绩观,容易使各级干部的从政行为目标共性化,价值取向一致化。我们国家有搞运动的传统观念根底,有跟风从众的心理根底,有一哄而上的社会风气,无疑会使政绩观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上面讲要做什么,下面就一行百效、千篇一律,紧跟照办。一些地方开展某项产业大获成功,那各地就会快
8、速仿效,遍地开花。如全国有23个省市区开展汽车产业,整车厂比世界其它国家总数还要多。这种盲目开展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比方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地方把“开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产生的“gdp崇拜现象。gdp是一个重要指标,但gdp不是万能的,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X8226;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gdp不衡量社会本钱,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正像砍伐森林,“算做了当年的gdp,但对国民财富却是负积累。中国的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呈现高投
9、入、高耗能、高增长,低效益。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曾这样描述:“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奉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效劳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效劳。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我们的gdp依然在增长。他们最后指出:“平心而论,gdp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
10、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城市不断建路修桥盖大厦,由于质量原因,没多久就要撤除翻修,马路拉链每次豁开,挖坑填坑,gdp都要增加一次。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各地都普遍扩大开发区建设规模,国土资源的利用呈失控状态。据统计,全国解放以来,建XX县区面积有3.1万平方公里,而近年来开发区的规划面积到达3.4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台湾省,超过我国50年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这实际上就是追求gdp增长起着导向作用。 四是政绩观的检验标准具有实践性和群众性。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不管是哪个国度,真正的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实践和群众检验是判断是否是政绩及政绩大小的根本尺度。心中想着群众,有群
11、众观点,即使没有把功绩记在自己的帐上,老百姓却会把政绩一笔不漏地记在自己的心上。古人白居易、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疏浚西湖而用淤泥堆成长堤,千年后还被百姓称为白堤、苏堤。县委书记的好典范焦裕禄,在兰考治风沙种下的泡桐树被称为“焦桐。周总理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流芳百世。 二、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开展观,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种新的开展观呼唤新的政绩观。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科学的政绩观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并丰富起来,但真正明确提出“政绩观概念的,却是最近的事。xx年11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这
12、样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在最近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同志又重申了这一观点。科学的政绩观轮廓逐渐明晰起来。综合起来看:以人为本,特别是以民为本观念凸现出来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突出的就是一个“民字,即解决政绩观中的价值取向问题。而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那么要解决求政绩的方法取向问题。与此相对应,对干部考核的改革与研究也正在悄然兴起。据我所知,有这样四件事:一是XX省于1月7日起,专门邀请公共政策专家研究、制定群众评价政府部门工作的有关方案。二是由国家行政学院牵头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评估和领导人员素质评估课题,以及由中组部研究室开展的同类课题也在积极的
13、进行之中。三是一些地方对干部考核改革也正在进行:如曾轰动全国的南京万人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已进行了两年,据李源潮称:通过群众的意见,罢免不称职的干部获得了成功,今年还将继续做下去。四是最近出台了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由此可见,政绩观正在逐步成为党的建设问题的焦点。因此,要充分理解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树立科学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1、开展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了“两个但凡,提出了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由此走上了经济建设的快车道,创造了堪称“经济奇迹的中国现象。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是20
14、23.1%,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那么名列世界榜首,为2023.7%。在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国家,保持了如此之快和如此之久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恐怕只有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20世纪5、60年代的日本可堪媲美。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一是资源浪费严重。xx年中国消耗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创造的gdp那么仅占到世界的4%。如果按1美元生产总值能耗计算,我国比兴旺国家能耗高4至5倍。第二是城乡差异大。在经历了25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城乡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不算财政对城镇居民的补贴,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是3.11倍,这个数字在1985年是1.72。
15、第三是地区差异加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情专家胡鞍刚称之为“一个国家,四个世界,不同的省份如此,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也如此。中国最富的上海与最穷的贵州的人均gdp差距,1978年是9.1倍,2022年12.9倍。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错,让一局部人先富起来也没有错,但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经济建设也不同于社会全面建设。党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过去3年里,党中央先后作出了“西部大开发(2022)、参加wto(2022)、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等重大决策,分别回应了地区差距、全球化、执政根底等重大问题。而xx年2023月14日十六
16、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还第一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提法,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 应该说,这是中共执政50年来在国家开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其意义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开展观这个概念,可见,我国这艘巨轮正在进行艰难的调整。从这点看,提出政绩观问题实质上是现代化建设开展的必然要求。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然要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党的执政能力表达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政绩的聚集、积累那么是对一个党执政能力的检验。落实科学的开展观,创造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绩就是执政能力的具体表达。西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