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消失的劳动风景阿春男耕女织也许是我们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了,在重庆酉阳浪坪乡评议村村民胡仕启家里,至今还能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68岁的胡大爷以家传古法织绸的技艺远近闻名。20世纪70年代,他从堂祖父和父亲那里学会了古法织绸。这门手艺在那时并不吃香,因此脚踏缫车、织布机、纺车等祖辈传下来的老家什只能放在屋里吃灰。为了生存,胡大爷干过木匠、石匠,养过猪,放过蜂。10年前因为家庭发生大的变故,抚养3个孙子的重担落在胡大爷和老伴身上,年近60的他重新拾起祖传的手艺,尝试手工缫丝、织绸、印染。从收来蚕茧到织成丝绸,要经过二三十道复杂的工序:染丝、圈筒、牵丝半点都马虎不得。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对手工制品青睐有加,胡大爷依靠这种古老的劳动方式,把孙子们送上高中、大学,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被同学们称为学霸的长孙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2022年,胡大爷的古法织绸技艺入选重庆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想把这种古老的手艺传下去,不让它成为消失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