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析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展望 一、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回眸 1.关于农村妇女教育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农村妇女教育地位是指农村妇女在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中相对于男性、城市妇女所处位置与时机获取的平等程度,并围绕这种平等程度所反映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和受群体尊重的程度。在我国,农村妇女的教育地位明显低于男性和城市妇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经济开展水平。钟涨宝、汪萍等人从教育程度、受教育时机、学业成就三个方面对不同时期农村妇女与城市妇女教育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村妇女的教育地位是由农村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的。二是社会文化、传统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生产力不兴旺的农村尤为明
2、显。王兆锋认为农村妇女群体教育地位普遍偏低是由城乡、性别以及社会观念等因素引起的。三是家庭因素。农村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和分工,使其受到伴侣、子女等一系列问题的干扰,缺失受教育的时机。四是农村妇女主观原因。农村妇女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需求是影响农村妇女教育的重要因素。 2.关于农村妇女教育与社会开展关系研究农村妇女教育与社会开展息息相关。在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妇女创新教育研究一文通过阐述知识经济和农村妇女创新教育,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知识经济为开展农村妇女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开展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段迎超在农村妇女教育在城市
3、化进程中的使命一文中认为,农村妇女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担负重要使命,农村妇女教育还存在受教育程度偏低、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障碍、脱离农村实际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赋予了农村妇女成人教育新的使命。可见,农村妇女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妇女素质的上下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新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加大经济投入,建立教育长效机制,改革办学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 3.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现状调查的研究一局部学者对农村妇女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在202223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第五局部对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4、问卷调查报告中,对农村妇女的教育状况、家庭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202223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对妇女教育培训、妇女开展问题进行了调查。高敏丽以XX省l县为例对农村失、辍学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她们当年失、辍学的原因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农村妇女教育缺乏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贫困)、传统社会文化观念、教育体制、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四重社会机制合力作用的结果。张丽萍对农村妇女教育参与障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进行梳理,以实证的方式对XX市农村妇女教育参与状况开展调查,发现当前XX市农村妇女教育参与障碍的主要类型,即妇女自身障碍、人际障碍、信息障碍和教育费用等。农村妇女教育问题
5、的现状调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也反映出了农村妇女教育的迫切性、现实性。 4.关于农村妇女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农村妇女教育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实现农村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任重道远。刘丽鸽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妇女一直以来的弱势地位。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开展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是工程培训的重中之重,开展教育培训必须依靠和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权梨舟等学者认为可以借助图书馆、阅览室等实体媒介,让更多的农村妇女走进图书馆享受阅读效劳。农村阅览室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为女性教育提供思想文化和知识技能,使得她们的思想与生活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加速
6、农村的开展步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可以依靠网络等虚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特点,利用网络对农村妇女实施农业远程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战略措施。202223年全国妇联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农村妇女教育应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与缺乏 (一)根底性研究的欠缺纵观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取向以现实性、社会性为主,很多学者倾向于用量化的方式来剖析现实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农村妇女教育的问题,而理论研究却处于停滞状态,没有成为研究的主流方向。所谓根
7、底性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根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特征有哪些、实施的原那么应该怎样、课程内容如何设置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进行专门研究。根底性研究的缺失,导致农村妇女教育概念的模糊,难以达成社会共识,内涵无法进行科学鉴定,特征难以彰显等大量问题。这无疑会成为我国农村妇女教育开展的障碍,不利于农村妇女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国内关于农村妇女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是空白。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使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往的研究多停留于农村妇女教育问题
8、的表层,进行问题的阐述、提出对策后即不了了之,未针对妇女教育的实况进行比照评价,也没有一个完整与适宜的评价指标作为农村妇女教育实效的衡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一方面让我们无法对农村妇女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农村妇女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那么更加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会降低农村妇女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教育评价也是一种管理方法,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农村妇女教育机构带有盲目性、随意性,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降低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农村妇女,需要一定的评价来规划学习方向,检测学习成效,激发学习热情。正确的评价体系对农村妇女教育参与者具有导向、鼓励等作用
9、。 (三)多元研究视角的缺位近年来对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视角以社会性别、经济开展、地域差距等为主,应该说热闹非凡,但是在这背后,缺乏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单一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使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片面化、缺乏新意。只有将所有视角观察分析的结果合成在一起,我们才可以得到农村妇女教育的全景。当然,我们透过农村妇女教育的某些现象看其本质,生成相关理论,便于我们分析同类问题,继而通过创新产生独特的研究视角。多元的研究视角往往需要多种研究方法,才能挖掘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四)理论实际结合不紧密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目前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却未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目前理
10、论研究的缺乏、根底性研究的缺失使研究缺乏科学性、严整性和稳固性,使农村妇女教育缺少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对现实的干预及影响力还不够,关注的范围也比较狭窄,需要得到延伸和拓展。农村妇女教育的实际状况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在调查不够严谨、不具普遍性的情况下,探究的对策缺乏实际操作性,不能有效效劳于农村妇女教育。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不紧密将导致研究资源的浪费,也无法真正解决农村妇女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所构建的模式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趋势展望好 (一)根底性研究将受重视农村妇女教育面临社会转型的新挑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农村
11、妇女教育研究提出更高要求。对农村妇女教育的准确定位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研究的首要任务。首先,加强根底性理论研究,是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完整的农村妇女教育框架体系的根底。只有明确农村妇女教育的内涵、特征、原那么、作用等根本属性,树立正确的农村妇女教育目标,探究其内在规律性,才能使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其次,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片面强调研究的应用性,会导致理论研究滞后于教育实践,无法为农村妇女教育组织与机构提供完善的理论指导,影响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的可持续开展。最后,根底性研究的加强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结合农村妇女
12、教育的特征、规律和实况,制定相关的实施条例或细那么,解决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和不公,才能最终保障农村妇女受教育权利,提高农村妇女终身受教育的水平。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根底性研究。 (二)评价体系研究势在必行从目前我国开展现况来看,第一,农村妇女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农村妇女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内容涉及经济开展、政治权利、社会福利、阶层体制等多方面,其性质难以识别和判断。完善特色的评价体系是判断农村妇女教育现象性质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第二,农村妇女教育过程具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短期培训,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都需要及时的评估。评价体系确实定是对农村妇女
13、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跟踪、反响的重要条件。第三,农村妇女教育的效果存在滞后性。现阶段农村妇女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育评价的缺失是引发农村妇女教育成效偏低的重要原因。评价体系是对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也是为提高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提高农村妇女教育的质量、标准教育市场、完善教育过程,谋求农村妇女教育的持续开展和深入进行,在今后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开展过程中,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研究视角和方法走向多元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是农村妇女教育
14、研究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跨学科、多领域研究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开展趋势。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社会重视,必须顺应当代教育研究的潮流。在研究视角上,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学科、跨专业的研究思维将得到广泛运用,女性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等都将成为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开拓学者的研究视野。在研究方法上,简单的定量或定性研究已不能满足农村妇女教育开展的实际,研究方法将日趋灵活多样。为保证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创新性,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比照分析法、口述历史法等将被广泛熟练地运用到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过程中,数学、心理学统计
15、方法在研究的数据处理上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学者们在课题、专著、论文的不同研究阶段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越来越灵活。 (四)更注重农村妇女开展实际立足于现时代农村妇女生活的实际,是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开展的必然趋势。2022年和2023年,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两部中国妇女开展纲要,纲要都将解决妇女开展的实际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确定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开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我国农村妇女占女性人口的80%,受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与影响,农村妇女开展仍面临诸多的实际问题与挑战。农村妇女在资源占有和收入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较低;健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妇女开展的社会环境急需优化;社会保障水平尚待提高。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学者们研究的一手材料,是他们进行有效研究的根底,也是政府进行重要决策的依据。因此,只有立足农村妇女开展的这些实际,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总之,开展农村妇女教育,是促进农村男女平等,提高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开展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是确保农村妇女教育成功实践和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应该从农村妇女教育现状出发,大力加强农村妇女教育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视角,促进特色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