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05065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3年略论农村教育现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略论农村教育现状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突出问题,其开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开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开展的根底性条件,也是农村开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开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开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

2、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普及教育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现状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开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根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局部,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根底教育的实现程度。2

3、022年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 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2023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 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2023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 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2023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 27.64%,55.59%。如果从

4、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那么,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22年,全国有242023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到达85%,扣除城市人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到达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发动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较好的根底。 农村根底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对普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

5、保证与推动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根底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过去提倡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说实际上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那么主要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 农村已经实现的根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稳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

6、,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到达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到达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这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困难 财政体制的调整影响农村教

7、育的体制根底,县乡政府财力难以承担原先分担的财政责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根底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40:60,变为90年代初的22:78。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根底。而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1998年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改变为52:48,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日渐困难,而教育本钱由于教师工资和教材等材料价格的上升而提高,许多地区单靠县乡财政已经难以承担义务

8、教育的全部经费,贫困地区有的县乡全部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放教师工资(例如XX省XX县区2022年全县财政收入742023万元,而财政支出13900万元);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权放到乡级政府后,由于乡财政中的大局部是教师工资,容易被挪用,这样就连续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2022年曾到达180亿元,有的地区拖欠达半年以上,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严重困难。 农村正在全面进行的税费改革,势将给现有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的冲击。农村税费改革将取消各种收费,改为只收一种农业税,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开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税费改革中将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大局部教育

9、集资,大幅度减少农村教育经费,全国农村教育费附加1996年240亿方,1997年269亿元,2022年151.97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25.94亿元,农村教育集资34.2亿元(1999年)。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缺乏局部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那么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仅以已经全面推行税费改革的XX省为例,根据去年的调查材料看,该省2022年财政增加20亿元转移支付,用于苏北地区税费改革造成的缺额,其中2023.6亿元用于教育,其结果是保证了苏北地区教师国标工资(现有教师工资构成中,大约60%左右是国家规定

10、的工资标准,而40%左右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各种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这局部工资不再拖欠。由于苏北地区原先地方补贴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未发,现在矛盾不太突出,但长远来看这局部工资来源没有落实;而苏中地区现在国标和地方补贴都发,这次没有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只能支付国标工资,地方补贴并未落实,教师实际收入减少,反响强烈。据省财政厅估计如要解决地方补贴省级财政还要增加20亿的转移支付。即使这样,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和设备添置仍然没有经费来源。江苏属于经济兴旺地区,地方财力充裕,其困难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大幅度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可能会造成农村教育的严重困境。 城乡经济和

11、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XX省XX市2022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

12、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开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开展的条件。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缺乏推动和支持农村教育持续开展的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80年代联产承包和90年代农产品提价的政策调整中,曾有两次明显的提高,1978-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1倍但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原因,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19912022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1倍,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甚微,有的地区和有的年份甚至下降,个别的还有入不敷出、种地赔本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的经济根底。而农村教育水平低,脱离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

13、实际,相当局部学生厌学;学校收费提高,超出局部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高等学校收费过高,使贫困家庭失去继续学习的希望。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地区教育与经济之间的非良性循环,农村经济根底薄弱造成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差;农村教育落后,难以发挥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开展,优秀的人才很少留在农村任教,现有的教育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突出表现在初中辍学率大幅提高,一般县在2023%以上,有的县高达30%50%,如任其开展,“普九成果有可能得而复失,农村教育的根底将会因此而动摇。 今后假设干年,农村教育面临着危房改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中入学顶峰、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开展的四重叠加的校舍建设顶峰,短期

14、内需要大量根本建设投资,如不统筹规划,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将很难应对如此巨大的基建投资。 三、对策讨论 (一)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22年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根本框架,对于改变根底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根底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

15、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本钱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本钱,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开展。 (二)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根底教育的经费困难 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开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开展过程,而目前农村教育

16、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之后才解决,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兴旺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根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例如义务教育适当收取杂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单项教育集资等。当然,鼓励开展民办教育也是增加教育投入,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途径。这里就增加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主要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问题提些建议。2022年国务院召开根底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央财政增加农村教师工资转移每年50亿元,危房改造两年30亿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五年50亿元,还有其他用于农村根底教育的投入,是历史上中央财政对农村根底教育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对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产生了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