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5683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无意识教育例文 浅谈无意识教育范文 :无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有其存在的学科依据,如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依据。无意识教育具有有意识教育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如教育目的具有隐蔽性、教育情境具有愉悦性、教育时机具有灵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增强教育主体的人格感召力、教育内容的渗透力、教育环境的熏陶力。 关键词:无意识教育学科依据独特优势实施途径 “无意识本是心理学术语,最初是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出现于心理学领域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是一种潜在于心底而未被主体自觉地意识到的意识。随着科学的综合化趋势

2、的开展,无意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为众多学科所使用,如医学、文学、教育学等。20世纪80年代无意识理论逐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野中,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了对无意识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到目前为止,“无意识教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已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初步认同。它是指教育者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将教育内容寓于一定的生活环境、组织活动与文化气氛,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到达教育目的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尽管学术界对无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有意识教育,无视无意识教育。事实上,无意识教育有其存在的学科依据,

3、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无意识教育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无意识教育确立的学科依据 无意识教育的产生、开展及其应用,并非是由某些专家学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有其存在的学科根底。 (一)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说明:人的心理意识要素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体,二者对人的认识均产生影响。其中,理性因素是人认识过程中的主导方面,担负着认识的重要功能。非理性因素虽不具有对客观现实观念把握的功能,但是它们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往往起到导向、选择、激发和调节的积极作

4、用。无意识、情感、信念、需要、兴趣等是非理性的根本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要求我们坚决反对那种把人当成单纯的理性人,片面重视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单一的理论说教或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把以人的理性认知因素为根底的有意识教育与充分肯定受教育界者的情感、信念、需要、兴趣、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参与的无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教育对象将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经过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意志努力切实地转化为一定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稳定的思想政治品质。 (二)心理学依据:人的无意识心理 何谓无意识?据弗洛伊

5、德的解释,“所谓无意识,它一方面包含着种种因潜伏而暂时不为意识所知,其余一切都与意识活动相同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包含着种种被压抑的活动,如果这些活动变成意识活动,它们肯定与意识中其他种种活动形成极鲜明的对照。从弗洛伊德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无意识同有意识一样,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不同于人的有意识活动之处在于,它潜藏于主体心底,是未被主体自觉地意识到的意识。并且,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已被现代脑科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例如,荣获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培雷(Sperry,1982),在对病人从事脑分割后的行为研究中证实人的意识是可以分裂的。可见,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客观存在为无意识教

6、育确实立奠定了心理根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依据:有意识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有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上课、讲座、演讲、讨论等有组织、有准备的形式对人们进行专门而集中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坚决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等。因而,它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为:教育方法单一,以理论灌输为主;教育目的彰显、教育手段直接,给人以“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强塞硬灌的印象;以培养人的道德认知为主,严重无视了对人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7、的训练,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人们“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不良后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如果采取单一的有意识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将不利于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将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弥补有意识教育的缺乏,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二、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具有有意识教育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一)教育目的具有隐蔽性 无意识又称为潜意识,和自觉的意识不同,无意识处在意识阀值之下,不为人所觉察,隐藏在人的心理底层,通常无法用语言来描

8、述它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无意识是大脑皮层兴奋较弱的区域所产生的一种反射过程,没有同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即语言明显相联,因而外部信息进入内心世界就不易被主体觉察。由于无意识的这一特性,就使得无意识教育区别于以理论说教形式为主、教育目的外露的有意识教育而言,是一种含而不露的教育方式。它不是开门见山地直述道理,也不是把道理或要求直接地告诉给教育对象,而是通过间接的或内隐的手段与方法来阐述道理。如通过组织受教育者观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就能使他们在欣赏影片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像有意识教育那样直截了当地讲道理、指方向,防止激起教育对象的抵触情绪,最终使受教育者在

9、无形中受到教育,真正到达“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二)教育情境具有愉悦性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人们希望按“快乐原那么去实现它们。但这些本能与欲望无时不受人类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因而总被压抑和排斥到意识阀之下。然而,它们并未泯灭,它们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促使人们在不自觉中去积极追求它进而实现。无意识教育既然是以人的无意识心理为发端,就内在地要求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活动能让受教育者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乐于接受,这时我们才可以说这种教育活动到达了无意识的教育效果。因此,无意识教育对受教育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吸引受教育者自愿参与其中。

10、(三)教育时机具有灵活性 与意识活动具有理性、逻辑性特征相反,无意识是不受自觉意识的制约,超越于逻辑思维结构之外,无固定秩序和操作步骤的心理形式。这使得无意识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特征。它不像有意识教育那样进行有组织、有准备的教育,主要采取非正规的形式。如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间接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闲暇生活中去;或者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形式,如社会文化因素、组织管理活动、教育者的人格力量等对人们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教育者须事先设计好一定的意向,并将这些意向投置到具体的生活中环境中,使它们随着不同的载体或顺着不同的河床(诸如文娱活动、社会交往等),悄悄注入受教育者的心灵,并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就使无意识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发生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