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昌市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深入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现就我市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工作,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以“清洁工程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抓好村庄布局,突出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推
2、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根本目标“清洁工程是“百镇千村示范建设由点及面向纵深推进的系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各地要把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循环经济开展结合起来,争取用3至5年时间将“清洁工程覆盖全市农村地区。一级目标:有居民点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有根本的保洁制度,有根本的排水排污管沟,有根本的环卫设施,无乱堆柴草垛,无露天粪坑茅厕,实现村庄主干道硬化,急需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根本配套,并做到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二级
3、目标:在实现一级目标的根底上,有完整的村庄规划;做到通村主干公路到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硬化;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根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到达区域达标水平,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到达湖北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的要求。2023年重点提升试点示范村的村庄整治水平;纳入“清洁工程试点的夷陵区
4、和宜都市待批的一般村2023年到达一级目标;纳入“清洁工程试点的镇的一般村2023年到达一级目标;全市100个示范村,2023年到达二级目标。通过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使全市农村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实现一批村庄上水平、一批村庄上台阶、一批村庄变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严重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阔农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开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三、主要原那么1、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
5、对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监督检查。坚持先规划后整治,从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民俗等实际出发,尊重差异性,体现代表性,按规划科学安排村庄布局、产业开展和根底设施建设,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村庄规划方案要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决策,规划的建设项目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入手,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2、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各地要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发动等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村庄建设要充分
6、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形成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劳务经济、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主导型村庄开展模式。3、积极作为,集约建设。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经济开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实行小拆迁、大整治,防止盲目攀比和形象工程。按照“整治自然村、建设中心村、保护和培育特色村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按规划集中建设住宅;节约和保护耕地及其它自然资源,加强宅基地旧址复垦,增加农业用地;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程度,打造人与自然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4、示范试点,整县推进。夷陵区和宜都市为全市整县推进“清洁工程试点区,要同时确定1
7、至2个镇为整镇推进“清洁工程的试点单位。各地要根据经济开展实力、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状况等,重点抓好100个示范村试点工作。实施“清洁工程的试点市区、镇要分年度合理安排参建村庄,注重一条线、一个片的推进。建立分级负责制,实行竞争鼓励机制,不断探索整村推进、整镇推进、整县推进的“清洁工程思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确保建设和整治成效,促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四、主要任务一规划编制与管理各地要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开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那么,在2023年底前完成所有镇域村庄布局规划及村庄建设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深度到达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那么规定要求。同时,对
8、城乡结合部、公路主干道沿线、高速公路出入口村庄的违规亭棚、广告和阻碍道路畅通的旧房依法进行撤除。二住宅建设与改造住宅建筑布局要符合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不同住宅造型,多户连体,移位错列,上下搭配,长短组合,形成富于变化的院落空间。新建住宅要尽可能采用适用于本地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到达稳固耐用,抗震设防,施工简便,组合灵活,富有特色,易于改造,造价经济。严格控制独立式住宅数量,防止土地浪费。住宅改造要注重外观立面颜色谐调,院落整齐美观。26个省级试点示范村待批2023年底前按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完成住宅建设和改造;危房撤除和整修率达100%。三根底设施配套1、通村主干公路到达四级
9、以上标准,通村公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次清楚。村内主要道路红线宽度7-9米,次要道路3-5米,道路两侧建筑控制红线应不低于5米。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2、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标准合理,符合公共消防安全。自来水根本入户,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合利用。3、村庄内有公共厕所。引导农民实施改厕,撤除露天粪坑茅厕,有条件的村庄,在村庄内合理布局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厕所。4、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环村、沿路、沿河绿化带,开展庭院绿化活动,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
10、模式,形成多样化、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庄生态植被系统。实现“通村道路和村内街道有林木、村落周围有林带的目标,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5、电力、电视、电讯通村入户率达98%以上。四公共效劳设施完善1、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文体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2、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超市下乡,试点村要建成主要日用品及农资商品齐全的便民超市,实现农民购置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不出村。3、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效劳能力建设,大力推动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6个省级试点示范村2023年底前有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五环境卫生治理1、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体清洁,水质到达区域
11、达标水平。搞好河道、沟渠、坑塘综合治理,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2、示范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3、以治理村内垃圾、秸秆乱堆乱放和污水乱排乱流为重点,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逐步实现集中收集垃圾、集中聚集污水、集中进行处理。4、组织清理积存垃圾,积极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村要建设垃圾站,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在示范村中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每个县市区要抓好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和经济循环利用。5、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城郊乡村的
12、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村庄可采取沼气池、氧气池、坑塘等适当方式集中处理。争取通过3年的时间,积极探索确定满足我市村镇污水处理要求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五、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1、成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班。试点市区要成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工作指导、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周密部署、责任落实、积极探索、稳步推进。2、各地要把加强村庄整治和“清洁工程建设作为建设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机制、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办实事,解难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
13、领导具体抓。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尽快翻开工作局面。3、动态管理,严格考核。对列入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试点的市、区、镇、村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市里将每年组织检查,对当年工作验收合格的,市里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资金。对达不到要求的,退出试点建设序列。4、各地要把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帮助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村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要发动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
14、投入,共谋农村开展的新局面。二科学规划1、认真搞好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宣传和人员培训,做到家喻户晓,不断增强人们的城乡规划意识。2、要科学编制规划。重点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力求规划编制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建立和完善各项规划评审制度,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3、强化村镇规划实施的管理与监督。建立村镇规划实施许可制度,加强村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包括村镇规划实施公告公示制度、规划实施报告制度、村镇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村镇规划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使村镇规划逐步走上标准化、制度化轨道。4
15、、加强和完善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建立规划的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要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三政策扶持1、各地建设部门要建议政府将农业、建设、交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电力、电讯、林业、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和项目尽量向重点镇和示范村集中,整合各项扶持资金,集中统一使用,发挥资金和项目的最正确效应,积极建立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自筹、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机制。2、重点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原那么上村庄垃圾清扫保洁费用由村级自筹;垃圾运输费用由乡镇、县市、区两级负责;垃圾处理设施及县市、区垃圾处理场站建设由本级
16、政府负责,对重点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市里将争取省里给予适当补助。要建议县市区政府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等资源转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运送、处理过程的补助;建议各级根本建设、环保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要要求各乡镇也要筹集配套局部建设和运营资金。鼓励社会捐资赞助“清洁工程。村庄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那么收取垃圾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标准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理事会确定,并专款用于村庄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由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收取的垃圾处理费要用于乡镇、村垃圾处理。3、要建议县市区政府理顺重点镇财政和村镇建设管理体制,确保土地出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