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谭明建先进事迹材料 24年,他一直坚守在接待群众来访第一线,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甘当党和政府的“减压阀、老百姓的“出气筒;24年,他信守“群众说好就是名,群众受益就是利的名利观,想方设法支持群众的合理诉求;24年,他视上访人如亲人,累计接待上访群众数万人次,一件意外事故也没有发生过24年,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他用忠诚与担当,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 他,就是省纪委信访室副处级检查员、接访干部谭明建。 小事干好了就是大事老百姓对我满意,就是对纪检监察机关满意,这就是大事。 谭明建今年58岁,197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8年起在省纪委从事接访工作。每一天他的工作都是这样的:早晨提前半
2、小时上班,登记、核查、接谈、协调、交办,其间 铃跟着响个不断,有时一天要接待上百人次、接听几十个 ,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为了能多接待一位上访人、多接一个 ,他总是自带午饭不离座位,常常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他告诉记者:上访人没把话说完你出去了,他就可能认为我们不耐心听、不尊重他,就会火气更大,容易激化情绪。 长期的接访经历让谭明建知道,很多时候,倾听就是一种理解,倾听也是一种化解。有的上访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的诉求,讲一个小时、讲两个小时、讲半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听着,直到对方讲够了为止。 一位母亲来省纪委上访,哭诉反映十几年前她的儿子在济南上学期间,被同学带到黄河边上发生争执死亡,法医鉴定是死
3、于溺水。母亲不相信这个结论,为了给儿子申冤,多年来不停地到各处上访。(事迹材料)谭明建了解,十多年来案子经过公安部门屡次调查,没有充分证据能够改变案子的结论。但是,为人父母,他感同身受,深深理解这位母亲失去儿子的巨大悲哀。她反反复复地讲,他就认认真真地听,让她的情绪在倾诉中得到尽情地释放。走的时候,这位母亲拉着谭明建的手表示感谢:“俺走了这么多地方,就你对俺最好,俺忘不了。 上访人员千差万别,能用一颗平等心接待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上访者有利于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去年夏天,济宁医学院有位老师因学校不给他实验室钥匙来上访,当时谭明建正在接访两位能说善道的中年妇女,突然一股非常浓烈的狐臭味传来,顶得两位
4、妇女喘不过气来,捂着鼻子跑出了接访室,而谭明建没有露出一丝不悦之色,耐心听完教师的陈述后,他理解了学校的难处:肯定是其他教师不愿意呗。了解到这位教师已经55岁,老谭跟他说: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忙活这么多年咱也该歇歇啦。如果学校不给你发工资你找我,如果一分钱都不少你的,咱自由自在的,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番话说得老师连连点头,以后再也没来过。 有位要好的同学曾问谭明建:老谭,这么多年你整天净管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烦得慌吗。谭明建说:小事做成了也是大事。我们纪检监察的工作,办大案要案是大事,但接访这样的小事也得有人管。一个接访事项办好了,给机关添不了多少荣耀,但做不好,却能给领导增添许多麻烦。同样,接
5、访工作做好了,只是解决了当事人的具体问题,没办好可能引起一片群众的意见。老百姓上访,都是冲这块牌子来的,他们对我满意,就是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满意,这就是大事。 坐到了群众堆里,就坐到了群众心里一根火柴的温暖,也能给上访群众三分春意。 上访是有本钱的,到县里上访,还是到省里上访,首先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跑许多路到省里来上访呢。这里面既有老百姓传统观念“往上走、“见领导、“告御状的问题,更大程度上,还在于有些群众确实受到了冤屈,利益受到了损害,到省纪委来上访,希望能给主持个公正。24年来,谭明建对上访群众待如亲朋笑脸相迎、和气作别。接访时,他从不面对门口坐,总是把来访群众让到上座。他
6、说:“你坐到了桌子后面,就坐到了群众对面;你坐到了群众堆里,就坐到了群众心里。遇到集体上访时,他就走到人群里面,或者和群众一块儿坐在台阶上。他相信,人的距离近了心就近了,感情就近了,信任也就有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一位农村妇女来上访,反映在一家人外出打工期间,村支书以其大伯哥欠他4万元不还为由,克扣了自家应得的8000元拆迁补偿款。谭明建将此事交由当地县纪委办理,经协调,村支书容许2023天后归还。没想到,十几天后,妇女又来反映:村支书不但不还钱,还要打人。农村人常说:扫帚扫不到的地方,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谭明建想,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不管到底,恐怕就难办成。他通过 寻问情况,县里面又说,这是民事
7、纠纷,应该由法院来解决。谭明建明确告诉办事的 同志: 这件事情看起来是民事纠纷,其本质是村支书利用职权侵犯群众的合法利益,必须由纪委来纠正。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作为纪委的信访干部,必须有心有胆。有心,就是对人民要有同情心、善良心;有胆,就是对事业要有正义胆,敢于坚持原那么。有一位县里的干部,受到处分后,对自己被安排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满,到省里上访。经省纪委安排调查,发现他的家庭确实非常困难:一家4口人,岳母瘫痪在床,妻子因工伤也失去劳动能力,儿子正读高中,一旦他再下岗,家庭将失去经济来源。谭明建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重新考虑,但是反响回来的信息是:这个事情是市里主要领导定的,不能改。谭明建跟市纪
8、委的同志讲: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如果保证不了,当事人肯定不会息诉罢访,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不管哪个领导定的,做得不适宜就得改。最终在他的协调下,当事人的家庭风险化解了,再也没有上访过。 到省里来上访的大局部都是基层的一些困难群众,看 到他们穿得脏衣旧衫的,谭明建总是先问问:“吃饭了没有。“回去怎么走。“有钱坐车没有。他的兜里时常备些零钱,帮助他们买个馒头咸菜、买碗面条或买张回去的车票什么的。谭明建说:我这么做是让上访人相信,我是真心在帮助他们,也让他们感觉到,纪委的干部,很有人情味。虽然帮助是微缺乏道的,但我肯定,一根火柴的温暖,也能给上访群众三分春意。 用一串串钥匙,去翻开一把把难开的锁对
9、老百姓好,永远没有错。 为上访群众办事,光有诚心、热心是远远不够的,总结这些年来的接访体会,谭明建认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靠智慧才能解决难题。接访干部的心里,要装着一串串钥匙,去翻开那一把把难开的锁。 一位村里的老支书,带着老伴和女儿,在省纪委大门口长跪不起告现任支部书记有经济问题,要求开除其党籍。经向当地纪委了解,这个村领导班子闹不团结,组织上免去了他的职务,他心里有意见就来上访。交谈中,谭明建观察到他很听老伴的话,是个“妻管严。于是撇开老支书专做他老伴的工作:人们常说“老伴老伴,老来相伴,你们老两口就这么一个女儿,将来女儿出嫁了,就剩你两个相依为命了,如果你丈夫争强好胜,到处乱跑,万一
10、有个闪失,你老来就无伴啦。一番话说得她眼泪汪汪的。老谭继续劝:天底下你丈夫只听你的,你把他带回去,拴住他的人,收住他的心,好好伺候他,将来白头到老,这比什么都强啊。其妻听得在理,挽起丈夫的胳膊,领着女儿就走了。 4月19日,记者采访时问谭明建,为什么对上访群众这么好。谭明建说:我们对群众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就是让群众相信:群众的话有人听,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人来维护。做群众来访工作,不能马上解决的事情就要帮他们协调;协调不了的就要帮他们指条路子、出个主意;出不了主意,就开导开导,让他们顺顺气对老百姓好,永远没有错。 这就是谭明建,一名永葆纯洁、忠于职守的纪检监察干部,一名经得起检验的共产党员。24年来,他守护在来信来访的普通群众中间,他燃亮的是一根火柴的温暖,而在人民群众心里点燃的却是一柱柱红红的火炬,映照出的是一名共产党人本色的光辉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