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019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一、鉴赏要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

2、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二、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景色(雄奇、奇丽、壮阔、凄寒等) (2)主题情感: A: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B:将士: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三、鉴赏示例: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

3、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四、实战演练1、 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4、。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江总(518590):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 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怎样的情感?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2)试分析“碛里征人三

5、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3)“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旧别情”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3) 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4) 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 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抒怀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

7、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常见特征: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送别抒怀季 节时间地点景物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二、主题分类(1)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南浦别 白居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2)间接写别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 杜牧)(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3)坦

8、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4)情深意长的勉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川王勃)(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三、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四、赏析示例: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借景抒情:“春江渺茫”“日暮”。虚实结合:三四句替远去的友

9、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五、实战演练1、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

10、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 3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4、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

11、号王屋山人。游子:指魏万。关城:指潼关。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 “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5、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

12、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边塞诗歌鉴赏答案1(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2(1)思乡(2)在碛里出征的三十万士兵因听到行路难哀怨的笛声,顿生思乡之情,情不自禁同时望月的形象。(3)两个比喻写出边塞

13、的荒寒凄冷,描绘出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3.(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4(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5(1)精锐的部队,用了借代的手法。(2) “可怜”

14、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送别抒怀诗练习答案1、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2、【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4分)“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