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心得感想 青田刘氏家族传到刘伯温的时代已经辉煌不再,但至少刘伯温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我祖上也阔过。相信没人会反对。 刘伯温,和他爸爸刘炝,他爷爷,乃至他爷爷的爷爷都是如假包换的文人。可是,在此之前,刘氏家族是响当当的铁血军人世家,一个个都是曾经马上征伐、也曾醉卧疆场的战将。 刘家世代将门,常年驻扎西北,统率着北宋王朝最精锐的部队陕西军。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来自贺兰山的党项族。在与西夏多年的死磕中,刘氏家族的成员一个个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当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以刘伯温的太太太太太太爷爷(八世祖)刘延庆和太太太太太爷爷(七世祖)刘光世最为显赫。 宋书上说刘
2、延庆雄豪有勇,此人一生戎马倥偬,征方腊,伐辽国,抵御西夏入侵。在担任挪延省省长兼军分区司令(挪延路总管)时,西夏进犯中原,刘延庆领命出击,大破西夏成德军,活捉了敌军元首,一时风光无限。 不过除了雄豪有勇、打起仗来不要命之外,刘延庆在谋略和统兵上似乎比拟欠缺,如果以三国志系列游戏里的武将属性来衡量,他大概是属于武力值高,但是智力值和统率值比拟低的人物,属于猛将一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伐辽国的时候,刘延庆带着十万大军渡白沟,军容极为混乱,当时与他一起出征的辽国降将郭药师拉住刘延庆的马缰绳进谏说:将军,以咱们现在这种军容,如果路上遇到敌人伏兵,恐怕还没交战就要溃败了。刘延庆不听,他轻蔑地看着郭药
3、师,心想你个辽国降将,两姓家奴,少来指手画脚。(后来郭药师又投降了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 而事实证明,郭药师是对的。大军到良乡就遭遇了辽国大将萧干的伏兵,任是刘延庆再怎么骁勇善战,也挡不住兵败如山倒,最后只能退守营寨。 大老粗刘延庆顿时没了主意,郭药师献计道。萧干总共才带了万把人出来,现在全力跟我们这十万人死磕,前方肯定空虚。请将军给我五千奇兵,让我去偷袭燕山,将军只要记得派遣一支轻兵做后续部队就行了。 有了上次的教训,刘延庆对郭药师言听计从,当下便容许了。事实证明,郭药师能连续在辽宋金三个大公司之间跳槽,确实有他的非凡之处。郭药师统率着五千人把萧干的前方留守部队打得人仰马翻,但刘延
4、庆在统率方面的天赋实在是让郭药师无语到极致,左等右等,眼看敌人已经组织起了有效防御,自己这五千人也快打完了,后续部队居然还没来。 最后,长叹一声竖子缺乏与谋,郭药师无奈退兵。一条完美的妙计就这样破产。 郭药师长吁短叹,刘延庆也抓耳挠腮,那边萧干更没闲着。正如演义小说中常有的情节,当天晚上,辽军便人衔枚,马勒口兵分三路偷袭了刘延庆的兵营,刘延庆一败涂地,丢下所有粮草辎重,狂奔数百里,退守雄州城。 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战争,夭折了。 宋史记载。契丹知中国不能用兵,由是轻宋。刘延庆被当作宋军战斗力差的反面典型在辽国知名了。 可见,一支军队,光有万夫莫开的猛将是不够的;当然,光有神机妙算的谋士也是
5、不够的。 这一点,刘伯温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将屡次体会到。 尽管刘延庆作为统帅的能力差了点,但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是合格的。靖康之难中,刘延庆镇守开封城,城破,身死,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刘延庆殉国后,他的儿子刘光世继承他的衣钵,在南宋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刘光世,字平叔,南宋名将,在宋史中一个人独占了整整一章的版面。 即使是在南宋初年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刘光世也是独当一面的绝代名将,与岳飞、张浚、韩世忠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风光无限。只是由于刘光世这个人打仗有点喜欢投机取巧,不太乐意打硬碰硬的恶仗;做官上又左右逢源,跟秦桧走得很近,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越来越低,最后他在中兴四将中只能位列老幺。 刘光
6、世一生身经百战,年轻时随父征方腊、伐辽国;建炎南渡后,刘光世把守镇江,英勇阻击金国大军;之后一直奋战在抗金第一线,直到1142年兵权被秦桧收走。 刘光世一生留下了许多记载,但最能表达刘光世威望和性格的,莫过于1129年平定苗刘兵变的故事。 那一年,南宋军军官苗傅和刘正彦突然发动兵变,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向杭州进军。这支叛军抵御外寇不行,打起自己人来却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攻陷了杭州并逼迫宋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太子赵旉,苗傅和刘正彦那么顺理成章地成了辅政大臣。 胜利来得太突然,让中级军官出身的苗傅和刘正彦有点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毕竟只是两个小贼,一时脑热干了票大买卖,冷静下来后看着眼前
7、烫手的赃款,存也存不了,花也花不掉,傻眼了。 但政变不是请客吃饭,容不得半点拖泥带水。就在苗傅和刘正彦犹豫的时候,各地的勤王军队已经纷纷聚集起来,那都是在抗金前线浴血奋战的王牌军,战斗力岂是苗刘的乱军所能比拟。 苗傅和刘正彦怕了。勤王的将领中,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哪个不是一等一的猛人,伸伸手指就能捏死他们两个。这个时候,硬扛是跟自己过不去,最好的方法是拉拢。拉拢谁呢。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当时南宋将领中威望最高的刘光世。 于是,正马不停蹄向杭州进军的刘光世突然收到一道敕令。他被升职为国防部部长(太尉)了。随着升职信一起来的,还有叛军的信使。在刘光世面前,信使滔滔不绝,从三皇五帝到国家大义,说
8、得头头是道,主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与刘光世合作。 苗傅和刘正彦并不傻,他们也不是真指望一个国防部部长的头衔就能收买刘光世,更不指望刘光世能够帮他们打退其他的勤王大军。他们只是想通过向刘光世示好的方式,传达一个和谈的信号,希望几位勤王将领能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事儿打什么仗呢。 刘光世平静地听完信使的演讲,盯着信使的眼睛,突然笑了,仿佛看到什么好笑的事情,越笑越开心,最后几乎要从马上跌下来。信使被刘光世笑得心里毛毛的,再看刘光世身边的偏将也都皮笑肉不笑地盯着自己,他有点发怵。 突然,刘光世不笑了,冷冷地盯着信使,一把将敕令撕作两半摔在信使面前,
9、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信使和被撕成两半的敕令。 谈。有什么好谈的。打,给我狠狠地打。打怕了,打疼了,打服了,打死了,才是最好的结果。谈。你还没睡醒吧。 接下来的故事没有悬念,在刘光世、韩世忠、张浚这些中兴名将的夹击下,叛军像豆腐一样轻易地被打成了灰灰。 而此役过后,刘光世也被顺理成章地任命为国防部部长,这次是真正的朝廷任命。 这是当年刘炝最爱给小刘伯温讲的故事,也是小刘伯温最爱听的故事。 乡下娱乐活动少,每当父亲有空,小刘伯温就会搬着小凳子听父亲讲先祖的故事,讲刘延庆如何大破西夏军,又是如何镇守开封城;讲刘光世如何抗击金兵,如何平定叛乱。听着这些故事,小刘伯温觉得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
10、的沙场。是的,军人世家的铁血基因在刘伯温的身上流淌。 尽管他是一个文人,但他绝不会成为文弱的书生。 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 他是一个政治家,是大明帝国的总设计师。帝国的名字是他起的,他设计的规章制度为帝国两百多年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他是一个儒生,最擅长的却是阴阳五行、风水占卜。他夜观星象,能晓天下大势。他是个建筑师,在他的主持和统筹下,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城重新焕发出帝王气象。他更是一个传说,生前身后,留下无数靠谱或不靠谱的故事,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他的名字叫刘基,字伯温。刘伯温,这个出生于1311年的巨蟹座男人,一生跌宕起伏、浮浮沉沉,辉煌时如在云
11、端,沉沦时摔落泥潭。虽然在民间他被视为神仙,但其实他既不逍遥,也没有超能力。他所能倚仗的仅有自己过人的智慧,几十年中小心翼翼地周旋在那个波澜横生的时代。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讲述的就是刘伯温的故事与谋略。 那是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更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之际。元朝末年,朱元璋,这个还只是个龙典寺小和尚的他便乘势而为,揭竿起义,率兵攻入应天府。 为了招集天下有志之士,在听到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后,便亲自寻找隐士刘伯温,并说服他出山。而也正是他的这一请,才有了之后的西平陈友谅,东征张士诚hellip;hellip; 刘伯温,用他的智慧和谋略,成就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并被世人称为帝师、王佐。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这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并重点解读了朱元璋的用人术及刘伯温的谋略。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