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抵抗腐败现象的几点对策 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就腐败,而是一步步的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这与其自身的修养休戚相关。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是,一方面自己不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以各种理由、借口,推托组织上的各种理论学习,或者不重视,只当耳旁风。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导致原那么立场不坚决、政治素质不过关、思想作风不健康,这就给了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大胆的以金钱、色情等手段进行诱惑、拉拢和腐蚀,使得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延续。所以,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要加强“三讲教育、“三义教育、“三观教
2、育和“三德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二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宗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效劳,让人民满意。这是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家应健全学习教育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只做外表文章,而应实实在在地进行,并将其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相关联,这样才能见成效、见实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众所周知,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开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江总书记曾严肃地指
3、出,“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首先是要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一要使国家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4、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二要注重完善法律。结合我们近年来打击腐败的成果和经验,及时把那些行为标准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以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 其次要尽早出台标准行政行为的文件。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目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标准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标准性的文件法规,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这将对标准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的行为、抵抗腐败现象起到积极作用。 严把用人关。反腐的重要环节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庸为用人原那么,非但
5、腐败不能消除,而且还会造成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危及我们的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可能。中纪委委员、XX省纪委书记马世昌在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要知道,提拔一个好干部,能鼓励一批干部,树立正气;反之,提拔一个坏干部,便打击一批干部,带坏风气。可见,从严治党、消除腐败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那么以及“四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纯洁了,腐败之风也就会渐小渐消。 严格权力范围,保证决策执行民主化。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标准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中纪委书记尉建行同志锋
6、利地分析道:“从陈希同,王宝森问题来看,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那么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只有在权力行使中坚决推进民主化,才能有效地杜绝“一言堂和“宗派主义。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时的合法合理。 完善监督机制。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监督与自我监督是监督机制中两个重要方面。监督主要指民主监督,主指人民群众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民主监督意义深远。 诚然,反腐败是一幅短期内难以勾勒完成的图画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