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书第一段学习心得 明理、修身、做人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聪明的人会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勤于发问,善于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识渊博,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丰厚的知识储藏,打下深厚的根底。 如同建造房屋一般,假设没有打好地基,无论多好的图纸、多好的建筑师、多好的材料也无法建成一座好房子;如果把立志比做建屋,那么广博的学识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最根本的地基。我认为知识的积累要从平日做起,只有勤奋学习、广泛发问,才能通晓疑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穿。 一个人,即使他天生具有圣贤质地,假设不勤奋好学,将来也不会有很多大的成就。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曾说:“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
2、目不识丁。 无独有偶,孔子也认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并且对此身体力行。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祭典中的礼节,差不多每件事情都问到了。于是,有人就在人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道这些议论后就说:“对于不懂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支撑他走下去。战国末年,洛阳人苏秦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数多年。自以为学识足以求取功名后,他辞别老师下山,变卖家产,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没有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落魄归家,连嫂
3、子都看不起他。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周书阴符,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于是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他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成为了六国的丞相,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尤其在当今社会,不断学习深造就显得更加重要.大到从政,经商,做名人,小到各行各业,哪怕在小公司任职,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为以后跳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做准备。有大志向的人从来不会满足于当下
4、的成绩,就拿现在央视主播董卿来说吧,以她现在在央视的地位和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她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一位主持人了,然而天赋只是很小的一局部,更多的还是她后天不断勤奋努力的学习,据说直到现在她每天都会坚持背诵老子,大学等古代文言文,虽然这些与她的专业看似毫无关系,但殊不知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增长她自己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她自己在舞台上更添底蕴与气质。所以我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高行微知,多以修身。 行为高尚,言语低调,于是就可以修身养志 举个例子来说,哪怕你的歌声再好,只要你把调子选得比你的歌唱能力稍高了一点,它就会变得非常的刺耳,就是所谓的破音了。所以宁可把调子选得低一点,可以唱得自然
5、顺心,至少不会污染环境,变成噪音。说话就像唱歌,哪怕你能力再强,行为再高尚,但说话一定要低调一点,不然万一有一点纰漏,调子超越了行为,那么你就不能被接受。 借用西洋人的一句谚语:“amanisjudgedbyhisdeedsnothiswords。由此引出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行为反差。行为反差是管理人最忌讳的缺点,因为周围的人评判你,并不是根据你的言论,而是根据你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尽量做到努力在行为上加强自己,在言论上尽量低调些,这样一个人的说服力应该就会更强,对社会的推动力也就会更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谦恭、简约,于是就可以自守安危 谦恭、谦逊
6、可以防止抢他人的风头,争他人的光环,所以就可以减少制造危险。这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社会尤其要特别在意。 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在好莱坞,张扬和高调也许是炒作名气的一个良方,但是在传统中国人的社会,这肯定是招惹麻烦的行为。这叫做枪打出头鸟。 你可以是热忱十分地做奉献,你可以激情十足地实干,你可以对事不对人地配合工作,但是你必须谦恭、谦逊、谦让,绝对不能张扬,不然你就会被渲染成刻意炒作,或是行为不道德。你不但不能张扬,你还必须对人重于对事,不然你的一点小过失就会被暗中渲染成为大过。哪怕你小心翼翼,不留过失,你也会暗中被渲染成态度不好,来路不明。 这种现象不光是在中国常见,便是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也不例外
7、。这绝对不是无稽之言,而是经验之谈。 简约而不复杂也是排除危险的有效行为。防止纠缠不清的争论或事件,退一步简单地看复杂的问题,把焦点专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在于支持自己言论或行为的对错,那么复杂的局面经常就可以简单化。 组织结构也是一样,简约或是平扁是排除做无用功的源头。位子高、权力大、实务少的人是无用人,无用人是制造无用功的源头。权力越大制造的无用功就更多;实务越少制造的无用功也越多。这就是西方人说:“权力制造腐化,绝对的权力制造绝对的腐化。的根源。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假设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那么自保,进那么立功。管仲的政治谋略虽然可以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故尔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使孔子惋惜不已。商鞅的计谋可以强国,但缺乏仁义。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能够为国家聚敛财富,但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二者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智谋之士。说:大圣人的智慧固然很多,但他所坚守的却是不多的几条原那么,所以他做什么都有成就。而普通人的智慧本来就不多,而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