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0450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机理及路径研究 信贷配给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缺失 在信息完全对称状态下,因商业银行能够准确观测到贷款风险,抑制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利率调控可以实现信贷资金出清的目标,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意愿呈现单调递增态势,即贷款利率越高,商业银行放贷意愿越强。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因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观测到贷款风险,贷款利率必须控制在优质企业可以接受的适度范围内。因为,一旦贷款利率超越该范围,一方面,大量优质企业就会退出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就会发生;另一方面,借款企业因无法承担高利率本钱而促发高风险博弈行为,道德风险就会发生。此时,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利率调控来实现资金

2、出清目标,因为,一旦贷款利率超越适度范围,随着贷款利率的提升,会加剧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导致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下降。显然,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不再是单调递增态势,而是呈现“抛物线型态势。商业银行基于收益最大化原那么,将最优贷款利率定位于预期收益最大值所对应的利率位置,而该利率明显低于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所对应的利率水平,导致信用等级缺乏的中小企业群体被排除在信贷之外,信贷配给发生。信贷配给的生成如图1所示。在图1中,d(i)、s(i)分别为信贷资金的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q点为s(i)与d(i)的交点,即q点为瓦尔拉斯均衡点,瓦尔拉斯均衡点所对应的均衡利率为iq,a点为商业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决策位置,

3、利率ix为预期收益最大化所对应的最优贷款利率。假设,商业银行将贷款利率确定在均衡点q所对应的iq利率水平,那么可实现信贷市场供求的均衡状态,此时,d(iq)s(iq)=mq。但是,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在其利益最大化状态a点所对应的最优贷款利率ix位置实施放贷,此时,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投放量为ma=s(ix),而信贷市场资金需求量(b点所对应的资金规模)为mb=d(ix),从图上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将最优贷款利率ix作为放贷决策点,因ix位置所对应的资金供求规模失衡,即mamb,导致信贷市场规模为m的信贷需求无法得以满足,从而引发信贷配给问题。显然,变量m形象地刻画了信贷配给程度,其中

4、:m=mbma=d(ix)s(ix)。在图2中,纵坐标m与横坐标c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发放规模与贷款企业的平均信用等级水平,m(c)代表依赖于借款企业平均信用等级水平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曲线,为一单调递增曲线,即:dm(c)dc0,这是由于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与借款企业的平均信用等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信息完全对称状态下,因商业银行具有准确识别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能力,将借款企业的平均信用等级水平设定在c1位置,即可实现信贷资金的市场出清目标,此时,商业银行所发放的信贷资金规模为m(c1)。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观测到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水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将成

5、为“常态。商业银行清楚地知道,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将促使局部“劣质企业进入信贷行列,这将导致企业借款的平均信用等级水平受到稀释而出现下降,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考虑,商业银行将企业借款的平均信用等级水平下调至c2位置,此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规模由m(c1)下调为m(c2),其中:m=m(c1)m(c2)。可见,信贷配给引发商业银行理性下调信贷市场的资金投放规模,使信贷市场形成m规模的资金供求缺口,导致局部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通过信贷市场得以满足,而无法通过信贷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借款企业只能是那些信用等级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群体。因为,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因其强有力的资产实力和市场规模优势,往往具有较

6、高的信用等级水平,成为商业银行优先放贷的借款群体。此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规模的下调,使m规模的信贷资金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出清,出于资金持有本钱的考虑,商业银行将实施信贷配给机制,将m规模的信贷资金通过非市场化方式低本钱的配给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这些低本钱资金将被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运用于边际收益较低的领域,导致m规模的信贷资金被低效运用。由此可见,在信贷配给机制下,商业银行将局部信贷资金低本钱地配给处于信贷融资过度状态的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使这些低本钱信贷资金被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低效运用,而处于高边际收益行业的中小企业却因无法获得信贷支持而失去规模开展的时机,从而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缺

7、失。对此,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机制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加以改进。 银保协作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改进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促使信贷配给机制形成,信贷配给机制导致商业银行预期收益呈现“抛物线型的分布规律,基于利益最大化动机,商业银行将依据预期收益分布来实施信贷投放决策,从而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轨迹发生调整,使商业银行放贷曲线从原有的“单调递增态势调整为“抛物线型的“先增后减态势,而商业银行资金投放轨迹的改变,使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点发生转移,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给效率,对此必须加以治理。本研究认为,构建银保信贷协作机制(简称“银保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于借款企业信息的地域性优势

8、,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放于边际收益较高行业的优质中小企业群体,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而且有利于改进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过程,就是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缺口逐步递减的过程,直至到达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的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资金供求缺口的存在,使局部借款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以满足,从而闲置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需求,这就等于信贷市场耗散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效用,因此,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金均衡配置的过程,就是信贷市场资金效用耗散的过程。“耗散来源于物理学科中的热力学理论,具有“资源浪费之意。为

9、深入分析,本研究将物理学科中的熵耗散理论引入到金融学领域,以此来拓展和深化现代金融理论。我们以熵的大小来计量信贷市场资金效用的规模,简称为“资金效用熵。设曲线md=md(i)与ms=ms(i)分别表示资金的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x为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位置(两曲线交点),ix为资金供求的瓦尔拉斯均衡位置x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s(ix)为均衡状态所对应的资金效用熵,那么资金效用熵的定义为:s(ix)=ix0md(i)ms(i)di。此外,本研究给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评价原那么: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下,资金效用熵耗散规模越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就越低;资金效用熵耗散规模越小,信贷

10、资金配置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时,信贷市场耗散的资金效用熵规模越小,那么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就越高。在图3中,ld为资金需求曲线,呈现单调递减态势,说明借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与贷款利率呈现负相关性。在信息完全对称状态下,资金供应曲线ls应为单调递增曲线,此时,b点为资金供求的瓦尔拉斯均衡位置,ib为均衡位置b点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依据上述给出的资金效用熵定义,可得到均衡点b的资金效用熵s(ib),结合数学分析中的定积分理论,可知s(ib)的数值规模应等于sobd(三角形obd的面积)。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资金供应曲线将是ls与ls两局部组成的折线oac,

11、呈现“先增后减态势,此时,c点为资金供求的瓦尔拉斯均衡位置,ic为均衡位置b点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于是,依据资金效用熵定义,即可得到均衡点c的资金效用熵s(ic),其数值规模应等于四边形oacd的面积。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信息完全对称下,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时,信贷市场耗散的资金效用熵为s(ib)的数值规模,而在信息不对称下,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时,信贷市场耗散的资金效用熵规模为s(ic)。不难看出,s(ic)s(ib),且s(ic)s(ib)=sabc,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由b点向c点转移,导致信贷市场多耗散了数值规模为

12、sabc(三角形abc的面积)的资金效用熵,造成了信贷市场资金效用熵的较大浪费。然而,在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下,通过银保协作机制,可以很好地缓解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银保协作机制所具有的贷款风险“双重防火墙功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这些都将诱使商业银行提升市场出清资金的规模与意愿,以降低信贷配给的幅度,导致资金供应曲线上移,从原来的ls上移到ls,此时,商业银行的资金供应曲线将是由ls与ls两局部组成的折线oef,呈现“先增后减态势,f点为资金供求的瓦尔拉斯均衡位置,if为均衡位置f点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于是,依据资金效用熵定义,即可得到均衡点f的资金效

13、用熵s(if),其数值规模应等于四边形oefd的面积。由图可知,s(if)s(ic),且s(ic)s(if)=s阴影局部(四边形acef的面积),也就是说,银保协作机制促使资金供应曲线上移,引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由c点向f点转移,使借款企业减少了数值规模为s阴影局部(四边形acef的面积)的资金效用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市场资金效用熵的耗散程度。依据上述提出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评价原那么,即可得出如下结论:在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下,银保协作机制的建立,使商业银行在实现信贷资金配置均衡状态的过程中,信贷市场耗散的资金效用熵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14、的配置效率。本研究认为,应从银保协作视角来设计路径,以此来改进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1.建立银保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信贷配给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缺失,而信贷配给的形成正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结果,为此,建立银保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就是为商业银行分担信用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以此改进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此外,银保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不仅要强化担保机构对于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来自于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在银保之间的科学化配置问题,一旦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那么将影响到银保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功能,从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改进程度。 2.建立银保信

15、用信息共享机制。银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方面,担保机构具有地域优势及信息本钱优势,这是原定位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信贷投放的商业银行所不具有的优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银保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就是为了利用担保机构对于借款企业信用信息的地域及本钱优势,为商业银行降低自身的逆向选择操作及防范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改进。 3.建立银保贷款协同运作机制。银保协作的优势之一在于实现来自于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在银保信贷体系的内部化配置。银保

16、信贷体系在贷款运作过程中,必须经过担保机构的担保审核流程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流程,然而,因银保自身内部的委托代理机制及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诱使银保体系的经理人因高风险博弈而促发道德风险,导致贷款运作过程中存在违规担保、违规放贷等行为,成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潜在隐患。因此,建立银保贷款协同运作机制,就是要消除银保自身内部及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躲避贷款运作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及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改进。 4.建立银保风险协作管理机制。银保协作的另一优势在于实现信用风险的“双重防火墙功能。银保信贷体系在发放贷款之后,必须实施对借款企业的贷款资金进行跟踪与监管,因借款企业为银保信用风险的共同来源体,银保信贷体系应建立银保风险协作管理机制,对来自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实施双重管理,并建立信用风险的双重预警系统,一旦银保信贷体系的某一方监测到来自借款企业的信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