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产品仿生设计的美学应用浅析产品仿生设计的美学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产品仿生学的设计原理和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阐述其设计理念、应用与设计美学研究的相互联系。生态设计美学中仿生设计研究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从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关键词:产品;仿生设计;美学;情感化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0-01 仿生设计根据生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设计出功能强大、外观生动、操作简便的产品,它是对生命与精神奥秘的一种探索,在当今的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一种提炼、扩展的态度来正确处理仿生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2、现代设计应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情趣化因素,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深刻分析,将美学研究思想融入到设计中,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仿生设计与美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使设计更好地符合人们使用需求和满足人们情感需要。一、关于仿生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要的不断提升,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产品的仿生设计就是人性化设计的亮点之一,并逐渐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和发展趋势。设计美学中,关于产品仿生设计通常情况下是以美学的方法,提炼自然元素的经典之处,在设计中服务实用功能,并结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注入审美等人文因素,给使用者以想象的空间和审美韵味,引发心灵的触动与震撼。人类作为自然界中高
3、智能生物,精神和物质需求的不断产生、满足和提升,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并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所以人类把对美的创造和追求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日常生活的应用上,积极投入到现代化产品设计中,逐渐发展出源于实用又超越实用的美学设计产物,反之,这种“设计美”也正是来源于造物的过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层次分为若干层面,揭示了设计美学“人性化”的实质。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发展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而将仿生设计巧妙运用到产品应用设计中即是这种反映的最好体现。二、仿生学是设计的源泉 仿生学即是情感化表达的优质途径之一,德国著名设
4、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说:“设计的基础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这句话充分说明设计的源泉源于仿生学。仿生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独立学科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空军军官 JE 斯蒂尔少校在 1958 年首创了仿生学,仿生思维创作的源泉来自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体,自从有了生命以后生命的进化已经经历了 35 亿年的历史自然界生物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和演变才造就了现在所看到的形态。这是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不可取代的。如果以“存在即合理”的观点来看待这些生物体就可以发现各种生物都有其赖以生存在这个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中的独到之处,它们及其自身结构的合理性、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都是人造物所不
5、具备的。三、产品的仿生设计应用 仿生设计是设计创造的方法与技巧中最为直观的方法之一,它的形态美感一般体现在形态仿生设计中。形态仿生设计是对生物体的整体形态或某一部分特征进行模仿、变形、抽象等借以达到造型的目的。以具象形态仿生为主,其形态以自然形态为素材,将自然形态进行归纳与夸张,从而得到具有艺术美的形象。设计师将自然生命形态融入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动”的神韵,使设计物具有生动、自然、直观的特点,一般应用在工艺品、日用品应用比较多。但由于其形态的复杂性很多任务业产品不宜采用具象形态。形态仿生设计的另一种形态是抽象仿生设计,它则是对基本形的一种高度的简化和概括,集中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整体或局部的运
6、用提炼、夸张、减弱、变化、归纳等手法,使造型脱离自然形态,达到一种视觉上的造型神态美感,这种神似而不求形似的仿生设计简约清新,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仿生设计美学核心问题的研究是要处理好人与产品之间的矛盾。传统美学非常重视审美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产品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现代设计不能把这种主体性绝对化,在保证美感的基础上,仿生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结合和统一。设计美学中,提倡“以理化人”,通过前卫设计理念(如仿生设计等)的倡导,以期改变、转化人们陈腐的设计观念,这往往能够为人性化设计输入新的血液。仿生设计在产品中的应用如期反应设计美学
7、的“人性化”关怀,拉近了产品与自然界的距离,拉近了人与自然界的距离,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我的关心,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对自然本源的关注,同时,使设计作品更具审美价值、情感特征,从中展示出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从仿生设计中我们看出设计师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21 世界越来越多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审美能力和情感不断完善的过程。仿生设计作为新新设计之一,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写照,为设计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的天地,使人类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奉行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参考文献:1张海燕,杜玉.产品设计中关于仿生设计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