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105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确定考察对象的一个过程,直接关系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初始提名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是程序与质量的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好“度,对做好初始提名工作尤为重要。 实践中,难以把握的“度主要表现为“五难。一是难以把握提名内涵的深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那么、条件、程序、管理、监督等都作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对初始提名,尤其是初始提名权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定。初始提名有没有必要作为干部任用中的一个独立环节,能不能表达党管干部的原那么,应由谁提名、提谁的名、怎样提名,提名者应承担哪些责任、如何追

2、究等等,都没有统一的理论标准和操作模式。二是难以把握提名主体的广度。广义上讲,初始提名主体不仅包括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还应包括普通干部群众。前者的提名权比较容易到位,而后者参加什么层次人选的提名,扩大到什么程度,却没有统一的规定。三是难以把握提名范围的宽度。不同的领导职位有着不同的任职条件,在什么对象中进行推荐提名,左右着能不能把最适宜的人选提名上来。如果“门槛过高,难免在“少数人中选人,如果“门槛过低,难以“好中选优。如何选定一个最正确范围,直接关系到提名的准确性。四是难以把握提名方式的维度。提名方式有多种,有个人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提名、民主推荐,还有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等,对某一空缺职位

3、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提名,或同时采取哪几种方式提名,各地做法不一,随意性比较大。五是难以把握提名责任的力度。提名责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约束提名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束缚提名人的手脚。如何让提名主体出以公心地推荐干部,如何准确界定提名对象出问题后应当承担的责任,如何客观公正地追究提名责任,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初始提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和严谨的制度,实践中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探索形式。笔者认为,在“四个环节上把握好“度,有利于提高初始提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1、扩大民主,提高初始提名的参与度。提名结果的代表性和最优性取决于提名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关键在于由“

4、多数人提名,在“多数人中提名。一是要明确提名主体。也就是给哪些人赋予初始提名权的问题,应针对不同级别的提名职位区别对待,因岗制宜,确定不同的提名主体,既不能局限于少数人,又不宜无限制地延伸,必须在扩大民主的根底上突出重点。二是要提高参与意识。干部群众参与提名的主动性、积极性决定了提名质量的优劣。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初始提名方法、程序及其意义的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初始提名,熟悉提名的条件和要求。正确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从大局出发、从对组织对本人负责的高度出发,慎重提名。三是要科学采纳民意。由于工作阅历、价值取向、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的提名主体针对同一职位所提出的

5、人选必然不会完全一样。操作中,必须有机地把握提名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设定不同提名主体在提名结果采纳中的权重,真正把最适合最优秀的人选提名出来。 2、标准程序,提高初始提名的可靠度。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初始提名是对民主推荐结果的运用和提升,虽然没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所处的位置却不容无视,必须在程序上加以标准。一是向提名主体公布空缺职位。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组织部门预先公布空缺岗位、选拔条件、提名要求,增强提名推荐的公开性和针对性。同时,适时公开符合提名条件人选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二是组织提名主体广泛提名推荐。各类提名主体按照规定

6、的条件、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表现,参考民主推荐测评的结果和年度考核情况,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提名推荐干部人选。三是科学分析结果,差额确定初步人选。对初始提名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考虑各提名主体,特别是组织部门和地方党委领导的意见,在综合的根底上形成系统的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响,按照岗位匹配、人岗相宜的原那么,差额提出初步人选。四是组织测评考察。无论是何种方式提名产生的初步人选,都必须重新到被推荐提名对象所在单位接受民主测评和考察,进行进一步“验证。同时,要把初始提名程序与其他干部工作程序进行有效对接,防止与整体干部工作割裂开来。 3、完善制度,提高初始提名的公认度。形成一定

7、经验的做法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标准性。在初始提名的推进中,必须坚持“四项根本制度。一是定期研究干部制度。每季召开一次集体专题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分析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推进干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包括拟定干部调整方案,确定初始提名的条件和要求。二是定期民主推荐干部制度。每年对基层领导班子组织一次民主推荐活动,分“近期可任一把手、“近期可进班子、“可作为培养对象三种类型进行普遍推荐,对一些重点、热点岗位,可以进行定向民主推荐,分类型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初始提名储藏充足的干部人才资源。三是领导干部署名提名制度。领导

8、干部和普通干群一样,享有同等的初始提名权,但领导干部所承担的提名责任却比普通干群要大,无论是会议投票提名,还是个人提名推荐,都必须署名。四是提名工作回避制度。虽说举荐不避亲,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作为干部任用中的特殊身份,不宜把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亲属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的干部作为推荐提名对象。 4、强化责任,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度。责任追究是约束提名权、抵御不正之风、保证提名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提高初始提名准确度的关键所在。一是责任主体要明确。根据谁提名谁负责的原那么,提名主体也就是责任主体。领导干部个人提名或自荐的,本人即为责任人;单位党组织提名推荐的,党组织主要领导即为

9、责任人;组织部门集体研究提名推荐的,组织部长即为责任人。二是责任内容要细化。个人提名的,必须署名填写提名推荐表,说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并写出提名理由、任职意向;单位党组织提名的,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写出书面推荐材料,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提名工作的组织者要制定提名推荐工作方案,对提名全过程负责。三是责任形式要标准。单位党组织未经集体研究提名的,视为无效,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并责令检查。领导干部推荐不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有意隐瞒实情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违反党纪、政纪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四是责任追究要落实。责任明确了,关键是要抓落实。要根据提名责任人失察失荐的主客观原因、提名对象受处分的大小、距离提名时间的长短,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合理判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既保护提名人的合法权益,又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促进初始提名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