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呼吸功能锻炼(1).ppt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1151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呼吸功能锻炼(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呼吸功能锻炼技术呼吸功能锻炼技术 胸外科胸外科 韩振红韩振红 提提 纲纲 概述概述 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 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功能锻炼的技术方法呼吸功能锻炼的技术方法 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一、概述一、概述 呼吸功能锻炼,是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呼吸功能锻炼,是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肌,特别是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为强呼吸肌,特别是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为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衰竭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衰竭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

2、目的。呼吸功能锻炼技术包括清理呼吸道、控制呼吸功能锻炼技术包括清理呼吸道、控制性的呼吸技术、锻炼全身骨骼肌性的呼吸技术、锻炼全身骨骼肌3 3个方面。个方面。二、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二、呼吸功能锻炼适应症 急性急性/慢性肺疾病慢性肺疾病 因手术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疾病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疾病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严重骨骼畸形 三、呼吸系统的构成三、呼吸系统的构成 鼻腔鼻腔 咽咽 喉喉 气管气管 支气管支气管 细支气管细支气管 肺泡肺泡 肺肺 四、呼吸功能锻炼

3、的技术方法四、呼吸功能锻炼的技术方法(一)清理呼吸道(一)清理呼吸道胸部叩拍胸部叩拍 时机时机:餐前:餐前3030分钟和餐后分钟和餐后2 2小时小时 体位体位:侧卧或坐位:侧卧或坐位 方法方法: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曲曲120120度,指腹与大小鱼肌着落,度,指腹与大小鱼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击,与呼吸过程无关击,与呼吸过程无关 频率频率:每个部位:每个部位1 1-3 3分钟,每分分钟,每分钟钟120120-130130次次 原则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六肋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六肋间隙开始

4、,避开乳房,脊柱,间隙开始,避开乳房,脊柱,肋骨上下等部位肋骨上下等部位 叩击、振动的禁忌证叩击、振动的禁忌证 (1 1)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心绞痛史。(2 2)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3 3)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4 4)近期咯血近期咯血,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造成的急性感染造成的急性感染。(5 5)胸壁疼痛胸壁疼痛(例如胸腔手术后例如胸腔手术后)、肺栓塞肺栓塞。(一)清理呼吸道(一)清理呼吸道有效咳嗽有效咳嗽 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屈膝,上身

5、前倾 吐余气,深呼吸数次吐余气,深呼吸数次 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屏气3 3-5 5秒秒 前倾,可按压胸骨下方前倾,可按压胸骨下方 张口连续咳嗽张口连续咳嗽2 2-3 3声,短声,短促有力促有力 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再重新开始 深吸一口气后屏气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35 5秒,然后缩唇秒,然后缩唇(撅嘴撅嘴),缓慢呼气,缓慢呼气 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35 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 23 3次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

6、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有效咳嗽注意事项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量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量咳嗽咳嗽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替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替代腹肌力量代腹肌力量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 湿化气道 持续气道湿化持续气道湿化 面罩带氧雾化吸入面罩带氧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 机械振动排痰 排痰仪 超声波导入化痰药物 体位

7、引流 概念:又称姿势性排痰,是根据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患肺处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使痰液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以利于排出痰液的方法。治疗病变部位为双上叶前段,右中叶,和左下叶前段 治疗部位为右肺中叶和下叶的侧面 治疗部位为左和右肺下叶的后侧部 体位引流 纤维镜吸痰 对于有大量黏稠痰液,且患者又无力咳出者或经物理及X线检查已出现肺不张时,需进行纤支镜吸痰,使不张的肺得以重新充气.肺复张后,患者仍需坚持主动咳嗽排痰,并做超声雾化吸入,以巩固疗效,防止再次发生肺不张.对于有大量黏稠痰,又极度无力咯出并伴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者,宜行气管切开术。(二)控制性的呼吸技术(二)控制性的呼吸技术缩唇呼

8、吸缩唇呼吸 1.1.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止 2.2.缩唇如吹口哨样缩唇如吹口哨样 3.3.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 ,吸与呼时,吸与呼时间之比为间之比为1 1:2 2或或1 1:3 3 4.4.作两次呼吸呼出吸入的气体作两次呼吸呼出吸入的气体 5.5.不需用力将肺排空不需用力将肺排空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 1.1.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半卧位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半卧位 2.2.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3.3.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

9、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 每分钟每分钟7 78 8次,每次次,每次101020min20min,每日,每日2 2次,反复训练。次,反复训练。腹式呼吸 吸气时放松腹肌,膈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腹壁隆起 呼气时腹肌收缩,膈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潮气容积 腹式呼吸注意事项:腹式呼吸注意事项:姿势正确。姿势正确。重在重在“呼呼”字。字。深而慢。深而慢。吹气球 选好合适的气球,容量800l000ml,病人先深吸气后含住气球,尽量

10、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吹气球时,病人用力呼气,提高了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在扩张塌陷的小支气管及肺泡等方面作用明显,有效地排出肺内的残留气体,从而改善气体交换。另外,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膨胀的气球有如呼吸囊一样可以反复的鼓肺,使肺完全复张,且有利于术后胸腔残余的液气经引流管排出,对防止液气胸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呼吸训练器 呼吸功能训练器小巧、直观,具有量化指标、操作方便、病人易于掌握,依从性好 降低病人呼吸频率,提高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可充分扩张胸廓和肺泡,有效预防术后肺不张。节段呼吸 病人取仰卧位,先确定需要充填的部位,指导者用一手紧紧加压于局部,让病人用鼻吸气,并要求将气吸至指

11、导者加压手的下面。随着吸气动作局部徐徐隆起,加压的手渐渐减压,至吸气末为轻按局部,此时要求病人维持23秒,然后呼气。此方法主要是针对肺叶切除术后和胸廓改形术后肺叶切除术后和胸廓改形术后病人进行,目的是为了促使余肺尽早膨胀充填空腔,因为肺段、肺叶切除术后所残留的空腔是继发感染的主要部位。(三)全身骨骼肌锻炼(三)全身骨骼肌锻炼 静止不动是分泌物积聚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全身骨骼肌静止不动是分泌物积聚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全身骨骼肌的锻炼对促进分泌物的排出,肺的复张及预防肺部感染有的锻炼对促进分泌物的排出,肺的复张及预防肺部感染有明显的效果。功能锻炼开始是以个体能耐受为主,运动量明显的效果。功能锻炼开

12、始是以个体能耐受为主,运动量以个体自觉稍累但无呼吸困难,心率较安静时增加以个体自觉稍累但无呼吸困难,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20次次/min/min,呼吸增加,呼吸增加55次次/min/min,可根据个体情况参加步行,气,可根据个体情况参加步行,气功,骑自行车等。功,骑自行车等。五、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五、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确保安全 耐心宣教 持之以恒 小 结 在正常情况下,吸入气体与肺血流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肺泡通气也不均匀。这种局部通气不均,使得肺上部与肺下部的肺泡大小不相等,肺上部者大,肺下部者较小,这种生理现象提示人们,经常作深呼吸动作的必要性。当呼吸道有炎症或肺部疾病时,必然加重这种分布的不均等。因此,加强对卧床或术后病人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显然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