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机制5 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这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一厢情愿,必须牢牢抓住广阔群众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良好的机制从“心抓起,常抓不懈,才能让广阔群众乐于感知,甘心践行,实现知行合一,常态长效。 一、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以提振群众践行的信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委、政府当前做了大量工作。但调研中发现,落实的力度和深度仍没有实现广覆盖,党委政府部门没有真正齐上阵,加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在潜意识中给人们造成了思想干扰,导致不少群众
2、质疑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担忧又是走形式,一阵风。对此,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联动机制来提振群众践行的信心。一要党委政府主导。“知是行之始,党委政府是培育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加大宣传,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融入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和活动之中,稳固创文成果,多出反映核心价值观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诚信务实的作为增强公信力、号召力。二要社会组织倡导。各民主党派、社团、企业、商会等社会组织要强化社会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引领团队、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内部管理,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3、德教育,大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助力良好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三要出台对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科学考评的机制。将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作为考核的硬性规定,表到达各级督查督办、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干部选拔管理之中,尤其是权重分要有份量,加强督查、考核、问责,狠抓落实,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践行的气氛。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常态推进。 二、健全利益保障机制以坚决群众践行的决心 价值认同的深层根源是共同利益。核心价值观的美好愿景与社会利益分配尚欠公平公正的现实偏差,使不少群众觉得核心价值观与自己很遥远,动摇了他们践行的决心。如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现状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贫富差距、贪腐现象导致
4、社会仇富、仇官心理严重;维护群众利益没有常态化,有的党员干部平时不注意言行,甚至滥用公权力侵犯群众利益等等。这要求我们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根底上,更要加大惠民生的力度,要以民为本,维护好民生民利,健全利益保障机制,让群众在更多的“获得感中坚决践行的决心。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合理分配利益,加大政策调控,平衡利益结构,积极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让广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奠定坚实的根底。二要完善方便快捷的诉求表达机制、公2平公正的矛盾调处机制。运用各种载体,听民意,解民忧,
5、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强化认同。矛盾协调要完善预警机制,实行“三调联动,及时向群众做好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的解释说明,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三要建立群众参与的监督评价机制。践行群众路线,抓常、抓细、抓长,切实转变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虚心向群众请教,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行动,在融洽的干群关系中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落实。 三、实行社会鼓励与约束机制以培育群众践行的诚心价值观本身不具备约束力。只凭觉悟,一时可行,长期不行;少数人可行,多数人不行。由于传统熟人社会结构解体,社会舆论评判失
6、去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自发的社会舆论监督和惩戒缺位,导致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盛行,面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心态者居多。必须通过鼓励和惩治,完善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部环境和评价机制,让“德者有所得,才可以促进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核心价值观。一要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机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重,宣传解读好核心价值观,做到语言通俗,有的放矢,形式多样;尤其要加大对践行核心价值观成效的宣传和推崇,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共识,引导人们向核心价值观靠拢;建立健全舆情研判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健全实践养成机制,
7、将核心价值 3观贯穿于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那么、行业标准等日常生活管理制度之中,各项标准、制度制定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主体作用,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并将个人的行为纳入所在单位、社区的考核评比中,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发挥好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使每个人对核心价值观由然而生敬畏之心,从而自觉主动践行。三要实施不定期专项整治机制。集中力量对道德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如制假贩假、坑蒙拐骗、黄赌毒等丑恶行为和不道德现象,要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形成社会压力,净化社会风气。 四、健全示范引领机制以激发群众践行的热心 调查显示,不少群众在践行核心价
8、值观上知行不统一。表示“赞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达96.3%,但在问及对“自身践行和“面对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的态度时,积极作为的却不到50%,很不乐观。很多人知其该为而不为,知其可为而难为,他们赞赏正义美德,真正实践起来却畏手畏脚;他们推崇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但却难以严于律己。因此,亟需建立良好的示范引领机制,通过重点人员的示范引领,用实际行动证明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可行性,激发广阔群众践行的热情,收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一要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对照“三严三实要求,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践行核心价值观,以良好的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9、。二要强化未成年人的培育机制,推进社会主义4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创新方式让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听、愿意学,通过“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争做美德少年、“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好学行善,提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度,进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三要健全平民模范的选树机制、宣传机制、礼遇机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行业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争当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良好气氛,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尚义的社会风气。 五、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以稳固群众践行的恒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只有制度健全了,才能把好事
10、办好,好的决定才能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制度,要改变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有正义心者担忧被打击报复的现象,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标准、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我国古代以及近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主流价值理念正是被纳入到法律、法规之中,才保持了在社会价值理念中的至上地位,并得以推广和普及。一要在立法层面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刚性的规定,让表达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法规成为规约人们思想行动的强大力量,消除群众在践行和维护核心价值观时存在的犹豫担忧。二要在执法、司法层面严格依法办事。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使符合社会主义
11、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的行为受到制约,形成正确的引导和震慑作用。三要在普法层面强化法制宣传。深入 5学习宣传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广阔群众把自觉遵纪守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日常行为之中,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常态。 6 第二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高青(2023年2023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
12、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项理论创新活动,又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那么,才能确保这一活动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今天既然是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也想借此时机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将其融入学校办学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
13、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具有更高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要旨,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稳定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必须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长期开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文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管理效劳等各项工作中。要建立完善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和人财物保障体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一文中指出:
14、“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先进性、彻底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在争论、辩论中引导青年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到达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效劳人民相统一。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进一步
15、突出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践行就是把内化所得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生活中,把内心强大的力量释放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其他行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并践行,必须紧密联系师生实际,通过科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培育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最后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思想、净化心灵、提高觉悟、升华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到达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从而真正培育起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6、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新媒体的育人效果。当代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追随者和使用者,新兴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多元、多变、多样,毋庸置疑,这些信息中必然蕴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去占领,其他消极、腐朽、落后信息就要去占领,就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创造一个健康的网上育人环境;要积极构建微信、微博等新平台,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增强教育者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话语主导权,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形态的制高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