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已经完全谢幕,“百年期待,百年圆梦”两度申办,七年筹办,再到完美谢幕,无不昭示着13亿人民让世界看到一个国家发展开放的步伐,看到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从1980年到今天成长了30多倍,翻了五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思想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农民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奔小康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不彰显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党领导亿万
2、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农村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以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为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以培育文明乡风为载体,满足农民群众
3、精神文化的需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富裕以后的农民,依然存在知识相对贫乏、文明相对落后的状况,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输入先进的思想理念,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如何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应该看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所
4、需的新技术、新观念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如何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为核心,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解决好农技推广和技术扩散问题;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文明乡风,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三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是,农村文化生活
5、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很多陋习、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如何使农民改掉陋习,倡导文明乡风,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培育文明乡风,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就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文化活动,促使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那些与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的不和谐因素、陈规陋习,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诚实守信
6、,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等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大力发扬;要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让现代文明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一些农村地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私彩等现象沉渣泛起,邻里关系处理不当,民事纠纷时常发生,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也时有发
7、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突出和谐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契机,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和谐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谐文化内涵,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形成人人讲文明、促和谐的生动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科学
8、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方式日趋现代化了。但是现实中也还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适应的状况。农民科学文化知识还比较匮乏、综合素质低,乡村文化场所缺乏、娱乐活动少,农村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农村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等现状,要想建设农民富裕、乡风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环境整治、加大教育力度、加大创建范围,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经济腾飞。以文化为主线,建设阵地,加大农村文
9、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建设就要有投入,当前农村精神文明的现状,从一定意义上讲,投入不足是很大制约因素,现在城乡文化生活的反差越来越大,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经费少、队伍散、设施差、活动少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由于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和维护,也变得形同虚设。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从加大投入入手,切实改善以文化阵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使群众能就近实现业务培训、娱乐休闲的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学习场所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学习渠道,建成一定范围的学习培训阵地;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及农民自办文化
10、点,组建演出队,利用节假日和村集市的优势,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继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生活。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村容为着力点,优化环境,加大农村生活环境整治。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提高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必须从整治农民生活环境入手
11、,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深入整治村容村貌和治安状况,加快自来水、电网、道路、改厨改厕等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净化、美化、绿化乡村环境,真正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心中所盼所想的“美好家园”。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狠抓农民教育。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特别是一部分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突出表现在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偷摸扒窃的现象增多。要建设新农村,必先培育新农民。从构建农民教育体系入手,不断提升农民的技能本领、文化素质
12、和文明程度;依托农村宣传教育阵地,采用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以及黑板报、宣传版报等传统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丰富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更新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载体,不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引导农民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围绕“万人大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经营本领。注重思想教育,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作为主要内容,来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
13、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加大知识教育,把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主要内容。要增强农民群众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其邪教的能力,进而掀起农村崇尚科学、摒弃陋习、 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把土地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等直接关系农民 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明白自己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 稳定;注重把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等各项党的政策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间,增 强农民群众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和维护遵守政策的自觉性;要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
14、强,敬业奉献” 、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教育 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 我管理,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相的新型社会关系。 以文明村为目标,整体推进,加大创建力度。要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 平,必须从创建活动入手,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以创建的压力和动力来 激发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在创建过程中,要突出创建的全覆盖,既强调整 体性,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等活动,又注重典型示范,广泛开展文明 家庭、先进个人等创建活动;加强文明村、文明农户的管理;要坚持以村为 基础、以户为抓手、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示范村、星级文明户的评比, 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村容户貌的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紧紧抓住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的特点,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路 线方针政策,依靠农民、齐抓共管,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 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农民群众在精神 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进而推动农村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