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12850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读后感: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 君臣同心的一曲赞歌 -曹刿论战的读后感 张彪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段,题目是编者后加上去的。短短的二百余字,简洁地表达齐鲁长勺之战的事件,通过对话和行动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曹刿的形象。 全文侧重在曹刿的“论战。通过战前“曹刿请见原因的表达-“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开始,重点塑造曹刿“远谋的形象。在战前“问战的环节中,曹刿单刀直入问鲁庄公“何以战,照应前文战争背景的表达-“公将战,直接引出庄公“将战的原因。第一,庄公着眼自己身边的近臣,于是有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一点被曹刿直接否认,原因很简单,小的恩惠不能普及所有人,百姓不会因为自己国家的君主总是小

2、恩小惠自己身边的近臣,而为自己的君主打仗的。第二,庄公着眼自己对神明的敬畏,于是有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这一点也被曹刿否认,曹刿认为祭祀时对神明的祭品都是“小信,不能使神明保佑,凭借神明的保佑来打仗,实在是不靠谱。第三,庄公着眼于自己对国家的治理方面,于是有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点才真是君主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得到了曹刿的肯定,“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的形象 从战前的论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刿的“民本思想,两国交战,是要依靠百姓来打仗的,不能依靠贵族,更不能依靠虚无的神明,只有百姓拥护自己的国君,才能真的拼命为国君而战,只有百姓支持,才能打仗。曹刿思考的方面很明确,也

3、很直接,因此在战前准备的环节就明确表现出了曹刿对战争的认识,也表现出了曹刿不同于“肉食者的“远谋-政治远见。 曹刿并不是在战前品头论足,而是要亲赴疆场,与鲁庄公并肩作战。在战场上,曹刿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文章在表达时略写战争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写出了当时战场上关键时刻曹刿的表现,同样通过对话,描写出曹刿的形象。 战场上的表现,在战后论战中有了具体的解释,这也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通过对话侧重“论战。在战胜齐师后,庄公问取胜原因,曹刿具体解释了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于是有了“夫战,勇气也的精彩论述,有了“一鼓作气的战术思想,有了“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的准确把握,这些文字

4、紧密的照应战场上关键时刻的决定,也展示出了曹刿的指挥才能。 整体来看,曹刿在这场战役中,有为国分忧的精神,深知“取信于民的重要,有“当机立断的才干,深知“战场虚实,有指挥假设定的才能,可谓是: 国难当头,智曹刿挺身而出退齐师 庄公的形象 对曹刿的评价可以说是一幅对联的下联,如果要为这幅对联对一个上联,恐怕就要重点关注文中的另一个形象鲁庄公了。 鲁庄公在文中经常容易被误认为是“不能远谋的肉食者,因为庄公不懂“取信于民,把作战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神明上;因为庄公不懂战术,不能在战场上把握时机,文中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可以看出;因为战争打胜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胜,在“既克后,还“问其故。基于以上三

5、点,鲁庄公经常被冠以“鄙的评价。 鲁庄公是真的“鄙吗。 其实,对鲁庄公形象的分析,恰恰是本文最值得挖掘的教学价值。 昏君还是明君。 在具体的文章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庄公并不是一个昏君,也不是一个“鄙的君主。在“齐师伐我之时,“公将战,可见庄公作为小国君主(鲁国当时是小国,齐国是大国),并没有在大兵压境之时苟且退缩,而是坚决迎战,可见其决心。这种情形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兵临东吴的场景,东吴内部马上就分出两派,投降派和主战派,孙权在面对各方面的意见时一直“沉吟不语。庄公面对这种情景时,非常果断地决定迎战,可见其决策的果断。 在“曹刿请见时,庄公立刻接见曹刿,于是“乃入见,可

6、见庄公当时求贤假设渴的状态,当曹刿“问何以战之时,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当时的画面:庄公很可能与一群大臣在作战地图前,一起商量如何打仗,如何埋伏等等策略,但却没有一点进展,因为齐国太强大了。在这个情况下,曹刿来了。于是曹刿单刀直入:“何以战。先不说如何打仗,首先要说的是我们凭借什么来打仗,这是战争的根本。也许,当曹刿此语一出,大厅中的人一定是被曹刿都吸引过去了。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大家可能都顾不上什么繁冗的君臣之礼了,于是,庄公认真答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话也许是非常自然地对着周围一起商议计策的心腹大臣们说的,从庄公的角度来说,他首先就得考虑到直到现在,“大兵压境之时,还能跟君子站在

7、一起,共同御敌的大臣,这些人是鲁国的股肱之臣啊。但是曹刿对这个答复并不满意,因为从曹刿来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大臣能力不够;还因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打仗是需要老百姓的,小的恩惠老百姓是感受不到的,所以老百姓不会卖命去打仗的。 然后庄公又说了第二条理由。“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把希望转向神明,于是又被曹刿否认了,因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祭祀的这些方面,在战争面前,真的属于小的信用,不值一提,因为神明不会帮助某一方来打赢一场战斗。 接着庄公说了第三条理由。“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终于指向了“民。于是,曹刿高度肯定了这一条打仗的理由,认为是“忠之属也,可以凭借这一点来打一仗。

8、 庄公列举三条理由,从“近臣、贵族到“神明,再到“庶民、百姓,即使前两条原因被曹刿直接否认,也并没有怒色,而是继续陈述理由。最关键的是,庄公对百姓的“忠之属,是庄公一直在实施的,并不是曹刿启发庄公之后,才去做的。从庄公陈述的三条理由我们可以看出,庄公很重“分享,很重“信用,很重“公正公平,无论是对近臣还是虚无的神明,抑或是平头百姓,可见鲁庄公还是很重视“取信于民的政治根底的。 从曹刿的“入见行动及“问战的对话,恰恰可以看出,庄公广开言路的状态,虚心纳谏诚意,这样的君主一定是一个明君。 当曹刿肯定鲁庄公最后一条原因后,说“战那么请从时,庄公便携同曹刿一起参战了,并且“与之乘,君主与曹刿同坐一辆战

9、车,可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欣赏。在战场上,曹刿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是在关键时刻对庄公下达军事命令的建议,庄公及时听从并执行,可见庄公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鄙。 在战胜后,庄公没有沉浸在取胜后的狂欢中,而是“问其故,让曹刿进一步解释战场上做出判断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庄公并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要如此决策,只是基于对曹刿的信任,才按曹刿建议进行的,这里突显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也同时突显了庄公具有知人善任的能力。 只有君臣同心,才能面对来犯之敌,取得战争的胜利。 曹刿的主动请见,在表达曹刿具有为国分忧的精神同时,也能显示出鲁庄公治国所施的德政,否那么在关键时刻怎么会有人挺身而出。只有曹刿,没有庄公,绝不会有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 于是,我们可以沉着地写出上联: 大兵压境,明庄公知人善任纳贤士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