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心得体会 xx州派扶贫开发第八工作组自2月底入村以来,坚持以转变作风、效劳群众为主线,以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取得维稳工作新成效为目标,认真落实转服活动有关要求,在县、乡两级党组织xx县文化体育播送影视局的配合下,形成工作合力、真心帮民富民、全力维护稳定,通过60余次走村入户,开展宣传、调研、排查、走访和慰问等活动,全面掌握了阿羌乡萨尔干吉村39户,153人有关家庭、生产生活、经济收入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措施,确保转变作风效劳群众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效。回忆近2023个月的工作,深刻体验了一种辛酸与期望并存的复杂心情,由然而生诸多感慨,也有了几点刻骨铭心的体会与感受。 一、静
2、心融入、找准定位、摆正心态 从一个州直机关干部,一下子到人生地不熟的牧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作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但角色转换、环境的反差,生活方式不同,加上语言不通,观念不一致等原因,对于我们下派干部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工作组干部一次严竣考验。面对住点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根底设施,前进的路显得漫长而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把自己当做扶贫村的一员,认清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尽早融入角色,牢记职责使命,工作尽量主动些,思考问题尽量全面些,困难估计尽量充分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乡村干部、老党员学习牧区工作经验,尽可能做到
3、多听、多看、多干,听牧民的呼声与建议,看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干暖民心顺心意的事情。同时,多与乡、村干部沟通交流,收集各种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二、用心宣传、准确切入、规划到位 扶贫先扶智。入村工作后,工作组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力争山区农牧民从思想上脱贫。一是深入开展“国家为我谋福祉、我为国家做奉献大讨论活动,通过发放各类宣传单、宣传手册2600余份,制作口袋书40余册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城乡低保、草原生态保护奖励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二是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开展专题宣讲6次,座
4、谈会3次,组织文化体育活动5次,播放养殖和农业技术指导等维语播送240期,播放农村电影16场,上报各类信息简报43期等把牧民群众吸引聚集到村级阵地上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新疆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党的好政策、党的恩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感恩教育,引导群众,凝聚民心,营造气氛。 通过形式多样的大力宣传,采取横向比较,从而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在此根底上,按照双向承诺制定三年扶贫开发工作方案,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稳固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工作突破口。 三
5、、真心帮困、勤勉履职、扎实推进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在走访活动中,工作组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受到牧民群众交口称赞,很多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这既是一种褒奖,更是一份期望。山区牧民群众的要求不高,我们要把群众褒奖化为工作动力,把人民期望视作肩头责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群众的根本需求当做扶贫开发工作的起点。 通过工作组积极的沟通协调,巴州文化体育播送影视局(州派第八扶贫开发工作组)在阿羌乡萨瓦尔墩(牧民搬迁点)160万的扶贫开发工程将在2023年全面实施。即:争取年内解决萨尔干吉
6、村等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该工程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解决阿羌乡农牧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总投资30万元,该工程正在落实过程中;解决阿羌乡农牧民体育健身器材问题,工程投资2023万元,年底前全部到位,剩余5万元将在11月中旬到位。同时,工作组积极与州、县残联沟通,为萨尔干吉村乃至阿羌乡残疾牧民解决了16万的残疾人帮扶资金和12套残疾人专用器材,解决了牧区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积极与自治州其他县市沟通,协调解决了35套播送电视“村村通设备、6套大喇叭和2套vcd影碟机,解决了山区牧民听播送和看电视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折
7、合人民币约3万元;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捐款、单位资助等筹集资金1.5万元帮助村委会修复和加固山区牧民20220只牲畜转场用的铁索桥;积极与包联企业对接,共同研究帮扶对策,制定了包联企业帮扶方案,截止目前,两个包联企业已确定扶贫资金60余万元,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根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评判工作组工作标准很简单,你为他们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什么实惠。但我认为,这些仅仅是我们工作组工作的一局部,一年扶贫开发工作期满后,除了留给群众完善的根底设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等“扶贫成果外,还应留给群众感受得到的精神扶贫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需要我们通过辛勤劳动,更需要我们工作组干部言传身教。我想
8、,全州18个山区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可能有18种不同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但相同的一点就是自然环境恶劣,根底设施严重滞后,最为突出的是“人的因素,贫困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助推器,反过来又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培智是工作组工作的终级目标,而“培智的首选的目标是村干部党员,俗语说:“富不富看支部,只有在村干部党员先富起来,群众才有追赶的标杆与学习的典范,才可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回忆这丰富多彩的近一年扶贫开发工作、生活实践,我从一名州直机关干部到牧区工作,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也使我们增长了知识,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加深了对阿羌乡萨尔干吉村群众深厚的感情。我感觉忙碌而充实,在远离喧嚣的牧区静下心来,找准自己的定位,安心做事,在真心扶贫实践中锻炼自我,在带动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自我价值;实践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下派工作组干部,只有切实地把握农村实际,与老百姓融成一片,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才能较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且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