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勇攀科研高峰实现人生梦想勇攀科研高峰实现人生梦想 肖延胜 王永梅 自主创新,勇于承担,敢于突破,奋力拼搏,是科研人员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也是科研对每个科研人员的要求。正是拥有了这种品质,科研人员才能严格自律,砥砺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创辉煌。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余浩,长期从事高性能集成电路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相关领域科研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聚焦热点积极探索 1994 年 9 月至 1999 年 7 月,余浩就读于复旦大学。2002 年 9 月至 2007 年 7 月,他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06 年 12 月至 2009
2、年 9 月,他在美国伯克利自动化设计有限公司任资深研发工程师。2010 2017 年,他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维尔特斯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和瓦伦斯生物医疗研究中心主任。2017 年 6 月,他开始在南方科技大学任研究员及长聘副教授,以人工智能芯片、太赫兹通信芯片、DNA 传感器芯片为主要科研方向,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人生。一向有着敏锐目光的余浩发现,当今大数据处理急需实现新一代千核处理器及存储器的片上集成。但是,因为光器件还不能在硅基上实现完整集成,基于电器件的设计还需要从 Giga 尺度向 Tera(太)尺度进行飞跃式的迈进,而关键就在于电互联器件。针对科研界人人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经过不断
3、的探索,余浩于 2006 年进行了3D 和 2.5D 互连集成研究工作。他首次提出了多物理(电热)的 3D 互连仿真模型,指出了尽管 3D 互连设计将解决 2D 带宽瓶颈,但热输散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他还指出了基于 2.5D 集成的现实重要性,并发表了基于 2.5D 的下一代通用数据处理器的集成方案。成功的喜悦激励着余浩不断前进,努力创新。近年来,他提出了基于 CMOS 的太赫兹互连技术。他还提出了直接在硅基上激发磁偶极子的表面波源,应用周期性表面波传输线传播信号,进行整个亚太赫兹波段的表面波互连电路设计。这种设计使辐射损耗得到了降低,相比传统的互连线,降低了 19 分贝的串扰。成果突出受到称赞
4、 有突破才有创新,科研需要的正是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低功耗高通量的通用数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的设计的研究,余浩发现,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处理算法不太可能在硬件上实现低功耗高通量,因为没有优化数据处理加速器和存储器件。于是,他提出了基于稀疏化二值神经元算法的片上加速器实现方案,同时指出了基于下一代非易失存储器的片上低功耗设计架构。在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使余浩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在逐步地磨砺中,余浩成为该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受到了业界许多国际专家如美国加布里埃尔雷贝兹、詹姆斯黄、肯尼思欧,以及香港 IEEE 研究员霍华德等教授的高度赞誉。他出版的专著超材料 CMOS 毫米波和
5、太赫兹集成电路的设计,也被一些国际知名院校图书馆收藏。在近年的科研中,余浩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申请,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科研团队,建设高性能集成电路重点学科,得到了广东省高水平理工学科建设近 3000 万元支持,建设太赫兹系统测试系统。他还协助建立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深圳研究院和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深港微电子学院。截至目前,对科研高度负责的余浩已主持并完成了 6 个新加坡政府基金项目,撰写了 6 部英文专著,发表了 210 篇论文。他申请了具备离子探测和成像功能的传感器芯(专利号:BS.1 45002993)、新一代非接触高精度光学测距图像传感芯片(专利号:BS.1 4500 3000)、30
6、0 万像素 COMS 图像传感器芯片(專利号:BS.14501 1917)等 15 项专利,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31次,主题报告 2 次。荣获奖项攀登高峰 对科研的辛苦付出,使余浩有关 3D-IC 互连的热电耦合的论文获得了国际计算机协会最佳论文奖,他的高速太赫兹互连工作获美国半导体工业联合会创新发明奖创新发明奖。2010 年,他被 ACM 国际计算机学会授予期刊最佳论文奖。2013 年,他成为新加坡英飞凌高能效电子设计竞赛第一名指导老师。2014 年,他被新加坡授予最佳学生论文指导老师。2013-2014 年,他成为香港自然基金评委。2016-2017 年,他成为新加坡自然基金评委。付出
7、努力,终有所获。取得的多项荣誉,给了余浩很大的鼓舞。在国际科研界,他的学术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不仅是 IEEE 电路系统方向的杰出宣讲人,也是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的副主编,还是多个 IEEE/A CM 顶级会议技术评审成员及新加坡和香港科研重点项目评审人。作为复旦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实验室高级访问教授、华为 Shannon 实验室研发顾问、香港科技局新加坡科技局基金审稿人的余浩,还成功入选了国家 2017年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 类)”,并 4 次担任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25 次担任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余浩依然保持着谦虚的本色。现在,他已经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硬件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加强与国际一流学者及企业研究室的合作,推动研究的产业化进程,并全面培养学生,为我国的科研发展储备人才。余浩将继续开发研究基于 3D 和 2.5D 的集成技术,深入研究高灵敏的太赫兹成像及传感系统,深入基于表面等离子基元的 CMOS 太赫兹互连技术研究,并实现基于 CMOS 的 Tera-scale 个人云服务器。此外,他还将开展智能传感器芯片设计,推动科研的进步,为攀登科研高峰继续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