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化学工业的根底原料,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属资源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食盐为载体,通过食盐加碘普及碘盐供应,是我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党和国家赋予盐行业的特殊任务。但是,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盐行业中普遍存在,已严重制约盐行业的健康开展,导致行业资源利用率低,整体竞争力落后,经济效益差。通过结构调整振兴制盐工业,是保障盐行业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任务,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2、,加快制盐工业的开展,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的需要。 一、制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我国制盐工业经过建国以来50余年的开展,已形成位于东部沿海的2023个海盐区、中南和西南的2023个井矿盐区和西北的3个湖盐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结构调整有所进展,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盐的总产量以年均58%的速度持续增长,已由建国初期的年产缺乏300万吨增加到x4年的4x万吨,年产量和需求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以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为主要内容的食盐专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投资近2023亿元的加碘盐工程,
3、建成年产818万吨的碘盐生产和加工能力,保证了合格碘盐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碘盐覆盖率到达95%以上,对实现我国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制盐工业普遍存在企业“多、小、散、弱的粗放型经营状况,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薄弱、资源浪费严重、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整个行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海盐区抗灾能力弱,生产波动性大,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卤水资源浪费严重;井矿盐区产品能耗居高不下,岩盐开采率低;湖盐区受运输条件限制,无法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利用水平低。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严重制约了制盐工业的健康开展,对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平安有效地满足国内化工行业市场
4、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将制盐工程列入政府核准的投资工程目录。但目前,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低,局部地区和企业出现了违规建设、盲目扩大盐产能的趋势。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标准企业投资行为,加强政府对制盐生产能力的宏观调控,引导行业提高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强劲的开展动力;科学开展观深入人心,市场竞争气氛增强,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抓住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推动制盐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开展
5、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根本原那么 (五)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坚持科学开展观,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为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开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制盐工业健康开展;在保证合格碘盐供应的同时,全面构建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提高的新型制盐工业体系。 (六)总体目标 到202223年,我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挥区域优势,合理产业布局,有效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形成假设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盐业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大型制盐企业集团
6、建立稳定有效的食盐供应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延长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盐、盐化工、卤水养殖的共同开展,增强行业综合实力;引进循环经济开展模式,实现盐业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提高行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七)根本原那么 1、合理调控总量,保证有效供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合理控制制盐生产能力的增长,坚持开展增量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防止产销失衡,引导、满足和丰富市场需求。 2、协调区域开展,有序调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布局,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能源
7、供应、市场分布、环境容量、交通运输等综合因素,稳定开展海盐,有序开展井矿盐,按需开展湖盐。 3、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开展模式。以技术创新与传统制盐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研发和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盐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注重清洁生产和节能生产,使卤水化工、水产养殖、盐田生物产业成为制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达质量、结构、效益、环境的协调开展。 4、稳定食盐专营,保证碘盐供应。建立依托优势制盐企业的食盐供应体系,实施食盐流通现代化,以食盐专营保障全国合格碘盐的供应。 5、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制盐企业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有
8、企业的改组和改制,培育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体制根底。 三、加强宏观调控,保持总量平衡 (八)制定总量及分省控制目标。主要通过现有企业的扩建和技术改造,合理增加产能,保证市场供应。全国制盐生产能力由x4年的4740万吨,控制到202223年的6500万吨(包括600万吨液体盐),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 (九)根据盐区特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明确产业方向。海盐开展以化工用盐为主,北方海盐应稳定生产面积,重点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原盐的稳产高产;改善制盐工艺,提高原盐质量;大力开展卤水化工和盐田生物产业;南方海盐应
9、逐步缩小产能。井矿盐要有序开展,注重采用高效、防腐设备节能降耗,提高岩盐采出率和自控水平;根据市场条件,适当增加液体盐比重;实现卤水净化、盐硝联产和热电联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湖盐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通过改善运输条件增加市场供应量;保护湖区环境,重点开展钾盐、锂盐、镁盐等高附加值产品。地下卤水(主要分布在山东莱州湾)资源要合理适度开采,加强综合利用。 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和开展大型盐业企业集团 (十)逐步改变制盐企业“多、小、散、弱的落后状况。202223年前,要逐年关闭、淘汰各盐区经济规模以下的独立经营的制盐企业,具体规模为:海盐年产30万吨,井矿盐年产2023万吨,湖盐年产20
10、23万吨。坚决取缔违法营业的盐场(厂)。 (十一)培育和开展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中型盐碱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参股,共同开展;鼓励大型制盐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盐场(厂),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制盐企业建立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扶优限劣,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排名在前20位的生产企业,其制盐生产能力由x4年占全国总产能缺乏50%提高到202223年的60%以上,食盐定点企业由现在的121家调整到50家以内。 (十二)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制盐生产企业吸引国内各
11、类资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五、积极推动盐业科技进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产业化进程 (十三)对制盐工业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要积极研究,加以推广,提高盐行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重点是: 北方海盐大型收、运、储成套设备的应用; 北方海盐塑苫技术及设备; 海盐卤水提取钾、溴、镁及其深加工的新技术; 利用盐田生物调节技术提高海盐的单产和质量; 引进和消化吸收海盐的洗盐技术及设备; 盐田生物(卤虫、盐藻、螺旋藻、轮虫等)的增养殖和深加工技术; 井矿盐新型蒸发器及关键设
12、备的研究; 制盐设备耐腐蚀材料的优选及推广; 大面积连通井组提高采出率的开采技术; 岩盐水溶开采及制盐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技术; 盐硝联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盐湖补水技术; 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取钾盐、锂盐新技术。 (十四)鼓励现有制盐企业推广、采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新建装置及设备应按最新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十五)重点扶持专业科研院所、教育、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的联合协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成果产业化试验基地。同时在大型制盐企业建设结构调整成果示范基地,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十六)注重
13、清洁生产和节能生产。海盐区推行苦卤综合利用、盐田生物技术应用、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零排放;莱州湾地下卤水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实现盐溴联产,综合利用;积极研究盐穴用于储油、储气等可持续利用;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卤水净化、分效预热、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加强湖盐区的环境保护,提高卤水综合利用水平。 (十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有关“制盐企业工人技术技能等级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六、开发多品种盐,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制盐工业新型产业格局 (十八)把盐业独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
14、效益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主导型产业格局。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环保和支农工程,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和扶持其健康开展。卤水化工、水产养殖、盐田生物及其他多种经营产业在盐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目前的15%到达40-50%;卤水化工产品总量由目前150万吨到达202223年的300万吨以上。 (十九)大力研发盐的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开展畜牧盐、公路化雪用盐、医药用盐、各类生活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根据制碱业的需要,重视液体盐的开发和建设。到202223年,盐的新品种要由目前的缺乏百种到达x种以上。井
15、矿盐中液体盐比重由x4年的12%提高到20%以上。 在生产、经营和开发盐产品的同时,要制止盐产品,特别是普通生活用盐的过度包装。 七、构建依托优势制盐企业集团稳定的食盐供应体系,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保障人民生活需要 (二十)食盐定点企业向优势企业集团集中,食盐生产方案向优势企业倾斜。鼓励定点生产企业开发多品种食盐,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十一)防治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任务。食盐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人的生命平安和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理顺食盐流通管理体制,推进食盐经营集团化、产销一体化进程。贯彻实施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建立新型的食盐市场供应体系,切实保证合格碘盐平安有效供应。 八、严格实行核准制,引导、标准制盐工业健康有序开展 (二十二)严格实施制盐工程的核准制。新建、改建和扩建制盐工程,需由国家开展改革委核准,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建设。 (二十三)盐业生产布局上,不谋求生产规模的单纯扩大,以可持续开展(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原那么上不鼓励单独新建盐厂。主要依托现有制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