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人体形态评定 针推保健系针推保健系 王晓梅王晓梅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身高、体重、肢体长度与周径的测量掌握身高、体重、肢体长度与周径的测量 熟悉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异常姿势熟悉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异常姿势 了解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了解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 一、评定内容一、评定内容 1.姿势 2.体格: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和围度 3.体型: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外胚型(瘦小型)4.身体组成成分 二、评定目的二、评定目的 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体质和营养水平 了解形态变化;确定功能障碍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直立姿势评定)一、正常姿
2、势及其评定(直立姿势评定)1.前面观:双眼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水平面上 2.后面观: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处于一条垂直线上,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第二节第二节 姿势评定姿势评定 3.侧面观: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位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曲、腰曲;向后凸的胸曲、骶曲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一)侧面观 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间 1脊柱前、后凸畸形:头部前倾、驼背、鞍背、凹驼背、平背 2胸部畸形:扁平胸、桶状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 3骨盆前倾或后倾
3、4膝过伸或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侧倾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向侧方倾斜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异常足弓 正常 高弓足 扁平足(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拇外翻拇外翻 爪形趾爪形趾 锤状趾锤状趾 下肢异常姿势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1.肌肉、韧带失平衡 2.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3.继发性功能障碍 4.诱发疼痛 第三节第三节 体格、体型评定体格、体型评定 一、常用体表标志点一、常用体表标志
4、点 (一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头顶最高点 2颈点:第七颈椎棘突 3胸中点: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第五腰椎棘突后端(二二)上肢常用标志点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7指尖点 (三三)下肢常用标志点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髂骨最高点 2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起 3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的突 4股骨大转子 5股骨内上髁 6股骨外上髁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二、身高、体重的测量二、身高、体重的测量(一)身高(一)身高 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 二、身高、体重的测量二、身高、
5、体重的测量(二)体重(二)体重 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 (三)身体质量指数(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计算公式: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2我国临床目前常用的成人肥胖诊断指标(1)消瘦:BMI 26 3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2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一)上肢长度的测量(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1.上肢全长上肢全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6、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三、肢体长度的测量三、肢体长度的测量 上肢全长测量 2.上臂长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上臂长度测量 3.前臂长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前臂长度测量 4手长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手长度测量(二)下肢长度的测量(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全长下肢全长 测量体位:仰卧位
7、,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距离 下肢全长测量 2大腿长大腿长 测量体位: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大腿长度测量 3小腿长小腿长 测量体位: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小腿长度测量 4足长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足长度测量(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
8、肢末端的距离。2前臂残端的长度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3大腿残端长度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4小腿残端长度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四、肢体围度(周径)测量四、肢体围度(周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躯干围度测量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9、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软尺与地面平行。颈围测量(2)胸围)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时进行 胸围测量(3)腰围)腰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腰围测量(4)臀围)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 垂。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5)腰臀比)腰臀比 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男性:0.85-0.9;女性:0.7
10、5-0.8 (二)四肢周径测量(二)四肢周径测量 1上臂周径上臂周径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上臂周径测量 2前臂周径前臂周径(1)前臂最大周径)前臂最大周径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周径。(2)前臂最小周径)前臂最小周径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周径。前臂最大周径测量 3大腿周径大腿周径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大腿周径的测量 4小腿周
11、径小腿周径 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上最细的部位测量最大、最小围度。小腿周径的测量(三)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三)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1.上臂残端周径上臂残端周径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2.前臂残端周径前臂残端周径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上肢残端围度测量 3.大腿残端周径大腿残端周径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周径小腿残端周径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下肢残端围度测量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简述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方法 2.异常姿势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3.简述肢体长度与周径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