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6925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法教育创新之思考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底和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开展和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通过强化工作创新,增强普法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当前开展普法工作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工作理念,着力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那么它形同虚设。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我市“x普法规划明确将新“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气氛作为工作目标。面对新的要求,新时期普法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在推进意识的理性化和培养公民对

2、法律的信仰上功夫。 (一)树立教育与效劳相结合、以人为本位的理念。普法教育说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效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所以,在普法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宣传者本位意识过渡到受众者本位意识,全心全意为受教育者效劳。我们在普法的过程中,注重与普法对象的沟通与互动,根据广阔人民群众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内容上做到贴近群众,形式上做到生动活泼,改变过去那种“主管部门说了算,宣传什么,你听什么;我用什么方式说,你就按什么方式接受的行政命令式宣传理念。 (二)树立动静法治(制)结合、以动态法治为主的理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统称;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和方式。推进普法

3、教育,不仅要宣传静态的“法制,更要宣传动态的“法治。要大力宣传宪政思想、程序制度、法律权威,通过各种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治信息、法治观念的交替传播和共同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着眼于从人的内在精神层面的需要出发,标准、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逐步实现全社会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法治文化的形成、法治精神的培养、法律信仰的塑造。 (三)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以权利为本位的理念。权利和义务是法律人格的两面,相互依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公民权利得到充分、自由地实现和保障的过程。所以,可以说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一

4、要义就是向广阔人民群众宣传法律规定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在普法的内容上不仅要普及现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现代法律平等、自由和权利保障的精神,要坚决摒弃法律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态度,使领导干部率先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只有唤起个人的权利意识,才有可能真正树立起现代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二、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 伴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推进和群众法律需求的不断高涨,普法内容呈现出快速扩充丰富之势。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普法形式不断丰富和变化。今天的普法教育,不应该再是那种简单机械灌输,而应是施教主体与受众之间以法治文化为媒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染的过程。因此,要以开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推

5、进普法工作,在对形式主义、过时落后、效果不佳的方式方法坚决摒弃的同时,创新手段,使普法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一)突出科技手段,实现普法教育的立体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开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和网络时代,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局部,也越来越凸显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面对新的开展和形势,现在的普法要在多管齐下,讲究载体的多样性上做文章,要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体系。我市围绕“宣传渗透、交流指导和检查催促的功能定位,建立了“依法治市综合网、“南京普法网、“领导干部学法网上学校等网络普

6、法阵地;全市部委办局、区县和市直属单位120多家建立了相应的法制宣传网站或网页,有力促进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的信息化开展。发挥媒体在普法教育方面的辐射作用,近年来在全市播送、电视、报刊开辟法制专题栏(节)目120多个,刊播法制新闻、专题等近4万篇(次)。同时,利用公交、地铁开通“移动tv的时机,制作法治动漫,每天定时在公交、地铁上播放。 (二)突出日常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长效化。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大规模的宣教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气氛。但是,法制宣传教育更需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因而要更加注重日常宣传教育。进行日常式普法,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教与熏陶相结合,法理与情理相结合,寓教于乐,使普法

7、教育受到公众实实在在的欢迎和喜爱。要注重吸收节日等集中式普法宣传好的做法和形式,对之进行固定延续,形成特色品牌。我市结合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编印了法制宣传年画、法制漫画挂图和多种普法宣传资料,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主要广场和街道路口等人口流动大的地方以设立公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刊播法律警句、告示,使人们切实感受到法律的真谛和力量。在集中和动态宣传的根底上,我市开设了“市民学堂,每月请专家对某个热点问题进行宣讲;在每月的18日前后,市和区县联动举办“18法律广场活动,各区县还对“18法律广场进行延伸,相继开展“法律夜市、“法治讲堂、“法律讲坛、“法制晚会等活动,“18法律广场活动已成为南京法

8、治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突出法治实践,实现普法教育的效劳化。普法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仅仅靠说教、灌输来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不够的,要让人们从法治活动体验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法制宣传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到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和标准各类法律效劳,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根植于法治实践中,真正解决普法教育“入耳、人脑、入心问题。我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工程,依法解

9、决群众存在的现实问题,受到群众欢迎。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广泛开展了“律师进企业、“百人说法百场、千人送法千家、万人学法万次、“法律援助进工地、“百场普法进社区、“律师志愿者进校园等活动,仅2023年就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90多万份,近11万人得到了法律咨询和帮助。 三、创新工作内容,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渗透性 普法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新时期的普法工作要以“走进民生、贴近民众、关注民情、解决民忧为主线;在普法的内容上,要突出文化建设、突出时代精神、突出民主开展,遵循和把握法治的运行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效果,确保其影响力和长期效应,最大

10、限度地实现“x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突出社会时代特色。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开展,普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形势,教育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首先,普法教育要效劳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把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社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为经济开展和城市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普法教育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当前,要积极做好有关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要加强对涉及民生的新公布法律进行宣传教育。202223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

11、类物权法讲座和培训1200余场次,受众面达30万人次。第三,普法教育要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工作。我市结合社会新农村建设、城市自主创新等社会关注的问题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出台了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行动方案、“创新南京法制宣传行动方案、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宣传行动方案等“三个行动方案,搭建了普法教育新的工作平台。 (二)突出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和维护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普法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在推进“x普法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作

12、为基层普法的重中这重。近年来,我市按照部、省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积极拓展工作内容,极大地推进了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地进一步落实,为密切党群、政群关系,促进全市改革开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立工作。目前全市到达示范创立标准的村和社区已占60以上;还依托“法治建设联席会、“企业法治协会等平台,率先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立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新时期的法制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突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法律现象中区别于法律标准体系、法律设施、法制运行等外显实体要素的内在

13、精神局部。没有良好的法治文化,就不会形成现代法治意识。所以,在我们这个缺少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对法治文化的打造十分迫切。我们要积极探索法治与文化的结合途径,把文化引入到普法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近年来,我市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出台了推进南京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行动方案,提出“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以法治文化为载体,开展“法律走进新市民活动,免费发放由专家创作的“小强进城记法制漫画扑克牌6万幅;结合“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法律图书角“双百工程;建成了“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法治文化基地;利用群众文艺团体和法治文

14、化创作队伍,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作为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普法工作,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实践,各地已普遍建立了组织保障、评估考核、目标管理等制度,并初步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种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目前实际,也有利于推进工作开展。当前,就是要按照“x普法的新要求,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举全区域之力,形成各级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普法工作联

15、动、协动和互动机制,构筑全民共同行动的“大普法格局。 (一)强化政府市民之间的互动。城市法治的推进,需要政府和市民的互动。人民群众是法治的主体,是实现法治最深厚的根底。因此,推动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必须要有广阔民众的参与。即通过普法,逐步引导、促进法治理念在人民群众中牢固确立,使人民群众对实行法治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形成人民群众与政府在市场体制下的良性互动,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治精神确实立。要通过普法,发动民众参与法治的进程,让广阔民众从被管理者,成为法治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法治进程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的普法教育在以往主要靠政府推动,建立一整套组织运作机制的根底上,积极引导

16、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对分散的“法律人进行组织整合,突破地域和部门限制,组织“法律人做法律事。分别成立了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法制小记者队伍等,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效劳、法律援助等“法律人在行动活动,倡导“法律人自觉回报社会,以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吸引人、凝聚人。同时还以“市民论坛、市长信箱、听证会等各种形式,搭建普法工作平台,扩展普法工作领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普法工作的热情,促进了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学者专家将我市这种政府与市民的协调互动机制称为“南京现象。 (二)强化横向部门之间的联动。政府各部门是普法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其法制宣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上下、强弱直接影响或制约整体的普法工作水平。一般来说,法制宣传办事机构发挥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