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县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开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开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及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城镇化开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开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功能完善、产
2、业配套、聚农兴商的城镇体系。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方案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根据我县的经济开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1 产抓开展、二产促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吸引、集聚和促进第 一、三产业开展,辐射到各乡(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那么
3、,加快推进各乡(镇)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根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标准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气氛。 统筹开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效劳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工程资金,合理配置土地、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二、开展目标 努力在“十二五期
4、间内将XX县区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的新型宜居新城镇。 “十二五期未,全县小城镇人口规模将到达8.2万,城镇化水平到达50%左右,建成区面积到达16.5km。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到100%,供水普及率80%,排水设施覆盖率75%,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m2,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目标,污水处理率35%,垃圾处理率46%,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根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根底的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1、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各乡(镇
5、)编制好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结合乡镇的开展现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品质打造精品小城镇。 2、高标准统筹管理。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完善根底设施,加强道路网络、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各乡(镇)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和商贸街区,特别是新城镇、池江镇;出台关于加强村镇建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平安巡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新建房屋标高、层高、总高、建筑立面效果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
6、平安巡查监督力度;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做好镇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工作,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根底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 全面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3、促进省级示范镇开展。新城镇、池江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结合当前我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契机,指导和协助新城镇、池江镇做好镇区根底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开展,到达以点带面的效果。 4、促进社会事业的开展。在现有城镇化推进的根底上,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指导和协助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小城镇
7、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开展。 5、打造舒适宜居环境。大力在各乡(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减排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推广“沼气池替代化粪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和文物单位修复,加强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
8、城镇整体风貌,提升文化品位。 6、创新投资开展机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 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开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开展的路子。创新投融资机制,按市场化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工程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盘活国有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拆迁、出让机制,做到土地收储、出让规模适度、合理,实行净地出让,确保政府合理收益实现,实行工程综合开发、滚动开展。 7、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标准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小城镇开展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原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小城镇建设工程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建设立法和执法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出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将建设事业的开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内容总结(1)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方案有步骤地逐步推进(2)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根底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