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 昵n称 质zh量 衣钵b 因噎y废食 B. 刍ch议 熟稔rn 露l脸 瘙so痒难忍 C. 奇葩p 笑靥yn 当dng真 物阜f民丰 D. 绮q丽 木讷n 顷qng刻 入不敷f出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
2、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开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
3、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平安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加强和改良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当的职责。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开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开展。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
4、社交、娱乐活动。 5从以下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参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参加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例如: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美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
5、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那么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例如: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根本
6、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奉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根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
7、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
8、。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8以下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9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
9、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奉献。10.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参加了城关镇
10、合作医疗站。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根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
11、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方“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
12、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缺乏,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
13、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抚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
14、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答案例如: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丰富文章的内容。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