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开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充分说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开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开
2、展不平衡的根本国情没有变,开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2023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遥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
3、,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开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开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效劳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开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效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根底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
5、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根本公共效劳体系,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效劳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根本公共效劳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效劳,包括全体公民享有根本公共效劳的时机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开展的根底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
6、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标准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开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根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开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根本生活需求的工程工程,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根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效劳,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开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