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津县实验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以下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倔强ju阔绰chu叱咤风云chB.慨叹ki澎湃bi销声匿迹n恕sh狡黠ji 迥乎不同jing穆m梦寐mi味同嚼蜡jio2.以下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酝酿觅食萤火虫不屑置辨B狼藉鄙夷文曲星张皇失措C滑稽问鼎孺子牛获益匪浅D深邃肆虐度假村一劳永逸3.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21世纪小编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
2、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4.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局部。5. 按要求填空。9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分 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1分 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
3、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2分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1分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2分 , 。2分今年适逢祖国66华诞,又即将迎来中秋佳节,可谓双喜临门,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也为庆祝双节尽份心意。1分上联:中秋节国庆节 节节同庆节节高 下联:芙蓉饼荷叶饼 饼饼团圆饼饼香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来源:学科网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使淮安
4、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修改: 修改: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一 飞舞的线条:书法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根底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甲,_乙强,又有流畅
5、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根底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创造,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根底,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
6、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缓慢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_,一个是_,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有的
7、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7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适宜的一项应是 2分A实用性 快捷化 形式感 B形式感 实用性 快捷化C快捷化 形式感 实用性 D快捷化 实
8、用性 形式感8第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9简要概括、两段内容,填写在第段的横线上。1分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几个方面说明的:3分11【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3分 二 母亲的书 琦君台湾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
9、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快乐,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把戏。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10、。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打量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似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
11、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似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
12、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来源:Z.xx.k.Com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
13、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快乐,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留神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懊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