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及托幼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手足口病防控技术 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制编制 内内 容容 一、认识手足口病一、认识手足口病 二、预防控制策略二、预防控制策略 三、学校、幼托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三、学校、幼托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 病防控工作病防控工作 认识手足口病认识手足口病 概概 述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萨奇A A群群1616,EV71EV71型多见)引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 3岁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主要临
2、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流行概况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病,几十年前就发现了:手足口病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病,几十年前就发现了:1957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Cox A16A16型
3、型 1959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9691969年年EV71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EV71感染与感染与CoxCox A16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要病原体 我国于我国于1981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19831983年天津发生年天津发生CoxCox A16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995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EV71 EV71EV71流行概况流行概况 19691969年首次从加利
4、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便标本中分离出。19751975年保加利亚:年保加利亚:705 705 例患儿受到感染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其中149 149 例发生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44 例死亡。例死亡。1998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129106例手足口病例手足口病,其中其中405405例为严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78例死亡。例死亡。19991999年以来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
5、行部流行EV71EV71感染。感染。2007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地。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地。2009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病原学病原学 20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多种肠道病毒可致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 A组的组的1616、4 4、5 5、9 9、1010等型,等型,B B组组的的2 2、3 3、4 4等型。等型。埃可病毒埃可病毒4 4、6 6、9 9、1111等型。等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71型(型(分为分为A A、B B、C 3 C
6、3 个基因型,个基因型,其中其中B B型和型和C C型,又进一步分为型,又进一步分为B1B1、B2B2、B3B3、B4B4以及以及C1C1和和C2C2亚型)等。亚型)等。以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71型(型(EV 71EV 71)和柯萨奇病毒)和柯萨奇病毒A16A16型型(Cox A16Cox A16)最为常见。)最为常见。病原学(理化性质)病原学(理化性质)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盐等不敏感。对对紫外线和干燥紫外线和干燥敏感,敏感,565
7、60 0C C以上以上高温高温会失去活性。会失去活性。各种氧化剂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等)、甲醛、碘酒可以灭、甲醛、碘酒可以灭活病毒。活病毒。病毒在病毒在4可存活可存活1年,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可长期存活。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常以
8、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化道消化道:粪:粪-口传播。口传播。呼吸道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尚不能明确是否可、内衣等;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医院感染医
9、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之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隐性显性:隐性=1=1:100100。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高。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时间,对同血清型病
10、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可可反复感染。反复感染。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 5-7 7月为发病高峰。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EV71特点特点 EV71EV71 较强的传染性:
11、爆发、流行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病情加重突然加重突然 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别 EVEV7171感染感染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咽峡炎咽峡炎 病毒侵袭病毒侵袭 脑脊髓炎脑脊髓炎 神经神经源性源性反应反应 肺肺、心心损害损害 死亡或后遗症死亡或后遗症 康复康复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潜伏期:一般2 2-1010天,平均天,平均3 3-5 5天,病程一般为天,病程一般为7 7-1010天。天。主要表现潜伏期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主要表现潜伏期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
12、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疱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疱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多在一周自愈。少数病例,特别是少数病例,特别是EVEV71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
13、留有后遗症。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手、足、口手、足、口 诊诊 断断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可无发热。重症病例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 X线、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14、。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可同时存在;皮肤瘙痒。可同时存在;皮肤瘙痒。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重症病例重症病例 3 3岁以下多见岁以下多见 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进展迅速 多在病程多在病程2 25
15、 5天发生天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心肺部症状心肺部症状 重症病死率:重症病死率:1010-25%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环衰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立即送医展为危重病例,应立即送医院诊治。院诊治。持续高热不退。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手足口病防控
16、策略手足口病防控策略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 工作依据工作依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2009版)版)自自20082008年年5 5月月2 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群”三个方面的措施。三个方面的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措施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是,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是,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晒衣被”,手足口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的。个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以下几点千万个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以下几点千万要注意:要注意:1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