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无为,这是在读庄子之前,对庄子的印象。读后,也还是无为。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几乎没有阻碍,仿佛自身本就是这样子,这些思想与心境早已在很久以前就思考过,只是在这里找到了一个系统而肯定的阐释。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代表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据书中序言中关于庄子的考察,庄子的历史记载非常少,最早可据的历史资料是司马迁的史记,仅有一百多字。如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偶尔会出现在书中,通过一些生活事迹,对道家的观点做更进一步解说。而在这些事迹中,庄子的形象比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思想更加鲜活。比方在与惠子论战时,无论是关于“大瓠、“大树
2、,还是关于“子非鱼的辩论,都可以感觉到庄子很“刚;而在“游于雕陵之樊,因“异鹊而忘其身,遂而遭致虞人谇骂时,他三天不愉快,又可以看出他的小任性;而庄子过惠子墓而语“匠石斫垩的寓言,并慨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又可以看出他是性情中人。而这些,都是他至真的表露,如言:谨守勿失,是谓返其真。如果说“逍遥于尘垢之外是庄子理想的追求,那“知不可奈何而安之假设命那么是他眼中的现实。很多人看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假设命的论说之后,都认为庄子对于世界的看法非常消极。不过庄子生活的年代是战国时期,那时,各国之间混战不止,谋士奔波各国谋取功名,诸子百家争鸣不休,有为、贤能之士枉遭惨死,天下民不
3、聊生。要想在乱世之中保存生命的同时,又保有纯真的本性,却真非此不可。即使在现今国家没有战争的时代,保存生命不是相当难的事,但是保有真实的本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么想来,积极还是消极之说,要看个人更加珍视什么,这也应了文中的一句。有人觉得这样那样也未尝不可,这也是某个角度的一个道理。可是庄子将绝对纯粹的生命视为至高的追求,那也只有“逍遥“无为之说才能到达这种境界。如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庄子一书系统阐释了庄子的思想,也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书共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据说杂篇多伪作,而区分真伪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写作风格。庄子的风格天马行空,时而“乘云气,“御飞龙,“逍遥于尘世之
4、外;时而拨开世俗纷争的面纱,申斥三皇五帝,痛骂仁义礼乐;时而论说至人之道,鞭笞狡辩之术。他的文章,浩莽宇宙与秋毫之末同在,却没有一丝违和,仿佛浑然天成。他的思想,变幻莫测,又逍遥自在,仿佛于天地间取得一绝世之材,配以鬼神之技,才雕就如此般惊世之作。看书的过程中不得不对一些词汇进行一些思考,以下局部是一些领悟,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庄子书中的观点。这是古人思想的糟粕中找寻的一点残骸,但也许只是幻影。道。道是什么道是宇宙的起源,是天地万物形成的根源。道在那里道无所不在,鸿大至宇宙,卑小至蝼蚁。道可知吗道可知,但不可传,不可授,也不可语于他人。何人能得道真正得道的人不知道,接近道的人知道不能言道,知道能
5、言道的人并未得道。真。“谨守勿失,是谓返其真。化。天地万物顺应自然之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道永存,至人持守唯一的道而与万物一同变化。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齐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间本无尊贵卑贱,无仁义礼乐,无是非真假,天地万物同等存在。最后,还想提到一点没有求证,也不一定正确的感想:很多永垂不朽的巨作都在强调一个类似的观点,这个世界所存在的道德、观念、是非的判断等等,都以人类的需求为准那么进行定义,但这并不是世界的本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人类欲留存于世,先要衡量众生,于是,他们规那么了众生的意义,当然也有人的意义!庄子中有,“且也假设与予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记得瓦尔登湖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同是关于生命的自然本性,观点却各有千秋。庄子说的是要遵循它,不对它做任何改动;梭罗说要找到它,推翻世间种种秩序的束缚,在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态度中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而尼采说,要认可它,超越它,站在强权的顶端,成为超人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我更喜欢梭罗和尼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