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匮要略方论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金贵要略方论有感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说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通过二年级下学期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一、仲景,神人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 二、人与自然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
2、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假设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3、,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假设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五、辩证论治 一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缺乏,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
4、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 二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逆,四逆汤主治。四逆汤方: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此病属虚寒性呕吐,而仲景却没有去止呕,而从病因开始,治以回阳救逆。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六位临川提供更多的治病思路 一黄疸病篇中1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告诉我们黄疸病也能够先考虑脾,再考虑肝。 2然黄家始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告诉我们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黄疸。 二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而其方药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组成。
5、全方无清热之药,却可以清热利水养阴。告诉我们当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结合,宜治有形之邪。 七计量的准确性 一五苓散用量剂量泽泻五两:茯苓三两:猪苓三两:白术三两:桂枝二两=5:33:3:2现代实验研究说明只有这个剂量配伍,才能更好的发挥利小便,发汗 的目的。 二甘草干姜汤甘草四两:干姜二两=2:1重用甘草,可以延缓干姜的 半衰期。 三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7:1半夏:祛痰而不化燥,降 逆而不伤正。 四大黄甘草汤大黄四两:甘草一两=4:1甘草:扶正祛邪,益气和中。结语:通过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王老师上中下三焦思想给予我很深的感触。我会把这些珍贵的知识带上我人生的征程。再次感想王老师的精心教导。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