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21458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师承授受学习心得与体会 文 交忘年、师承授受,大医诲人润物无声 授真谛、衣钵薪传,巨匠饰物凿玉有方 陶国水 2023年6月28日至30日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xx召开,广阔中医药学家聚首xx,传经授学,振奋人心 老中医药专家们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积淀了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主张,他们“身怀绝活,继承和发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丰富中医各家学说多有裨益,意义重大;同时,老专家的治学方法、治学经历以及对学术的执著与求真的精神,对后学多有启迪 师生龄差逾甲子本草为介乐忘年 集腋成裘水穿石橘井云霞耀桑梓 在中医界尤其是中医本草界,谈到xx医学院xx医院

2、尚xx教授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现年90岁高龄的尚xx教授乃我国著名本草文献学家,1991年被评定为对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奉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全国第一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工作指导老师。尚公60余年来,专攻本草,矢志不移,捞经药海,索隐勾沉,先后研究、辑复、校点了如,名医别录、吴普本草、海药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本草拾遗、大观本草、证类本草、食疗本草、等本草文献著作多部;特别是对唐新修本草的辑复成功,使得1300多年前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复见原貌,被誉为“本草研究的一大奉献。 最早认识尚老,是在医学杂

3、志和报纸上看到有关老先生传奇经历的介绍,那时我才二十刚出头,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们是通过信函交往进而逐渐加深认识的。先生在看完我给他写的信件后,在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给我回了满满几页纸,并且在首页眉批上写到“你的旧学根基很深,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很少能有你这样的文笔了看到先生工整的小楷字,我感动万分;作为我国本草文献研究界的泰山北斗,老先生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鞭策与鼓励。自那以后我们便每月一封信,寒来暑往,不经意间,我的书柜里已经堆了厚厚一大叠先生的回信。这里面有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与呵护;有老师对学生手把手的指点与谆谆教诲;有学界泰斗对后学的鼓励与期望。 先生主张,建

4、立良好的师生友谊甚为重要。刚开始,我的信笺字里行间流露的还多有客套与敬畏,不敢发表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尚老觉得这样不利于我们在学术上的更深层次的交流,于是尚老在我们的书信中说:“首先我们是最好的学术朋友,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除在本草文献上起步早花的时间与精力比你稍多些而外,其他并不比你高明多少;在医古文上,你的根基很深,我是不及你了。这种年龄跨度和学术成就上的压差,随着交往深笃,结为忘年之后,逐渐淡化。我开始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许多都得到了尚老的肯定与支持。最近以来,我发现先生的笔迹已经很吃力和费力了,我再也不忍心在让先生回信了,但先生每每以“来而不往,非礼也加以回驳,令

5、我无言。 记得在2022年5月份我回芜湖老家,专门到xx医学院附属xx医院先生家中拜访,先生见我登门拜访甚为冲动,一见面就说“我都等你一个多月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因为许多东西我想和你当面说(缘由我在信笺里5字写的不太清楚,老人家误认为是3月去芜湖,这也算我们交往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先生仍在修改书稿,进门时看到先生手里还抓着资料。 当我到传达室问先生家时,传达室大叔的一句话,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他说“尚老家很好找,就是那个窗户最破的一家,我心一阵酸楚。虽然,来以前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我仍觉得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先生家住的约莫50平米的简陋的不能在简陋的房屋了,家里除了一台老

6、式旧电视,其他的家用电器几乎没有。家里四周墙面下堆满了书稿和资料。先生年届九十,“老骥不伏枥,志在本草学,生活简朴,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忙于做学问,忙于著述;因为不会使用计算机,先生依旧凭借用最传统的作学问方式,仅仅靠手工作业。几十年来,手工摘录卡片上万张,构建了中国本草文献的资料库雏形。 尚老拉着我的手谈了2个小时,我们谈的很多,范围也很广,涉及许多方面,老师很冲动、思维不减当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尚老虽然年事已高,但尚老不老。考虑到老师年事已高,加之高血压宿疾,我只好主动辞别。临别时,先生送我一本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二版新修本草,并在扉页写下“请陶国水同志指正令我感到万分不安,如

7、坐针毡。老先生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因为你主要是搞临床,我的一些东西对你帮助不大,但理具有互通之处,最后说“我们是老朋友,是最要好的学术朋友,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你们年轻,可以开展许多工作,而我已经精力不够了,许多工作都没法开展了,真实羡慕你们年轻啊。 昔文敏公曹文埴曾为XX县区雄村竹山书院题写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缺乏;山由蒉进,为必求其成这是一个很好的劝学句,送给你;希望你,排除万难,刻苦钻研,有所作为 先生曾告戒我为学应当: 1、循序渐进夯实根底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在学习或研究过程中克服急躁和急于求成的情绪,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其次,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

8、根底知识的扎实程度尤为重要,这就好比造高楼,根底牢才能耐受负荷,稳固不倒;在掌握相关领域的根底知识后,尚需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本专业知识扎实牢靠,信手拈来;相关学科知识不模糊,触类旁通;这是根本功。 2、难其所难易其所易这里仅仅从涉及方法论的问题上谈,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应对困难,不要见到难题就害怕或委曲求全,或改弦易辙,不能坚持到底;某些学术的难题存在环环相扣关系,解决某一问题或突破口后,便会柳暗花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关键在于研究者本人的选择取向和意志力。 和尚公交往的短短6年里,我所学到的除专业知识以外,更是一种老专家治学方式和对学术的执著;一种人格魅力和精神

9、动力的源泉。感谢尚老,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忘年老友。 深宵莫负读书灯躬耘书屋勤恒精 万里云天万里路医风一代树新人 我的第二位启蒙老师就是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先生出身医学世家,幼承家学,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得余瀛鳌教授亲炙,与沪上名医、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教授等老一辈著名中医学家交往甚笃,在先生家的书房正面挂有裘老“勤恒那么精的题词。先生为人谦逊、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从先生那里我学到的大量中医各家学说和文献学知识,学到了务实的治学方式,丰富了学养,积淀了内涵。 先生多年来,一直潜心中医各家学说、中医文献学以及运气学说研究。由先生主持,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承研单位合

10、作的“运用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疾病预测学研究,已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研究基金立项,邓铁涛、陆广莘、许家松等中医界名家,担任了该课题的学术参谋。 记得在安徽中医学院跟随顾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我们许多时间都是在一起度过的。周末,先生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上专家门诊,我一直跟随先生侍诊。顾师在临床上,主张治疗手段的多样性,针药结合。如,在治疗颈肩腰腿等痛证时,运用药物治疗与针灸、点穴等手法治疗,优势互补,比单一运用药物或仅仅依靠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先生告戒我说,要想成为大家就必须要掌握多种技能,首先在治疗手段上成为全才。 下班后我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老师家吃中饭,许多时候我都是在吃过晚饭后才回到学校(

11、这是不交伙食费的),有时老师连座公交车的零钱都给我准备好了。午休后,老师便开始针对早晨应诊病例进行讲解,每一病例都详细加以阐述病理机制,剖析理法方药和用药特色,以及别具匠心的用药之处,对自己借鉴先圣近贤之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讲解详备。 病例分析后,我便在老师的安排下在读书,顾师为我拟订了一个长时段的读书方案,比方说,这个礼拜读绛雪园古方选注,下个月读柳选四家医案等。我看书时,顾师便在一旁备课,准备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的讲稿,遇到问题我可以随时发问,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先生的讲稿准备充分,涉及古代医家对某一问题阐述的开展源流,缕清、理顺学说开展的来龙去脉的同时,紧扣有关学者研究的最新动态。先

12、生要求我,博采众家,不拘门户,这样中医各家学说的重要性就突出来了,而中医各家学说不仅包括古代各家,同时现代各家学说更是十分重要。 老师多年来一直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并且,要求和指导我积极撰写心得体会,要我做一个临床上的有心人。谈到撰写论文的好处,先生说,“这样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加压,因为要撰写论文首先要选题和立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其次,需要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这也是间接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为与其他同道交流和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几年下来,我已经先后陆续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23篇,并且参与了先生所著疫病勾沉一书的局部撰稿与统稿工作,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得

13、不到的知识。 先生藏书丰富,家里书房四面书橱里分门别类、整齐地放满了各种书籍,许多学校图书馆都没有的珍本、孤本中医古籍在先生的书架上都可以找到。先生说,要想研究中医,没有丰富的藏书是不行的;我国现在许多著名中医学家都有丰富的藏书。同时,书房里也珍藏了许多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如,吕炳奎、邓铁涛、余瀛鳌等的墨宝,先生视为至宝。 从先生那里还学到了许多作学问的良好习惯,一是细心,二是善思,三是勤于笔耕,坚持做读书卡片,记笔记,因为人的记忆面临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 顾师除对我关心有加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都在默默奉献和引导着。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对中医不感兴趣,先生总是对他们加以引导,带他们到门诊体验中医的神

14、奇,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每逢节假日顾师都会嘱咐师母为我们加餐,师兄师弟,每每济济一堂,以茶代酒,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畅谈中医药开展的现状与前途。顾师还经常拟订一个题目或病案组织我们进行讨论,气氛热烈,然后在逐个进行点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从先生那里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精研医经旁及各家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首先在中医经典上下工夫,而且要下硬工夫;这是顾师一贯倡导的。为了方便学者检索中医经典条目,先生早年曾主编中医经典索引一书,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次,就是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提

15、炼了历代中医学家,学说流派以及学说主张传承、延续、开展的脉络;充分表达了中医学说的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只有精研经典,旁各家才能做到源头即充活水不乏。 2、索隐勾沉稽古鉴今中医历代文献著作里,蕴藏丰富的经验,需要后学者不断的开掘,索其“隐,而勾其“沉;先生根据素问遗篇里有关“三年化疫的论述,结合五运六气学说探讨了中医疫病发生规律,从而为更加全面系统构建中医疫病防治体系,提供更翔实的理论依据,真正做到了稽古以鉴今。 3、事贵坚守恒勤那么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是一个长时间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内外主观客观原因的干扰,必须沉下心来,坚持、恒守才能最终有所得有所悟,否那么可能半途而废;先生几十年来如一日,躬耕书屋,遨游书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楷模。 顾师曾录朱子“新学培养转深沉,旧学商量变邃密与我共鸣,我将牢记先生的教导,恒于用功,勤于实践,精于治学。 深谙叔和指下功仁术济世惠四方 严师慈母倾囊授侍诊五载益终生 这里最要谈的就是我的慈母兼恩师张炳秀主任。张炳秀主任中医师现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XX省XX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国医堂首席专家;安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XX省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