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社会公共安全下的情感调控.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1669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公共安全下的情感调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社会公共安全下的情感调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社会公共安全下的情感调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社会公共安全下的情感调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社会公共平安下的情感调控当代社会正处于风险频发的时代,风险社会中的忧虑也无所不在。灾情可以激起群体成员的不安、忧心等情绪,甚至引起群体恐慌事件,从而构成对社会稳定有很大威胁的另一种“灾情。在社会公共平安管理中,平安情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公共平安的塑造实际上就是平安情感人格的塑造。灾害和危机是对一个社会情感文明状况的最好检验。一、情感平安是公共平安的底线人在环境中,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温暖家园,但另一方面环境的风险却如影随形,威胁着人类的平安。平安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的最大问题。社会的公共平安是一个系统,有着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公共平安的一级层次分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大局部。在主体因素层次下,

2、根据主体的二元构成模式,又可设主体的生理(身体)因素、心理(情感)因素两个二级层次,前者是主体的客观子系统,后者是主体的主观子系统;而在客体因素所构成的第一级子系统中,按照平安管理活动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公共卫生状况,还包括职业稳定、家庭和睦、食品质量、老实信用、人际关系等多个二级子系统,上述任何一个领域产生危害公众生命、公众利益或公众心理的问题,或爆发突如其来的危机,都是属于社会公共平安的问题或危机。可见,社会公共平安是客体系统发生破坏性的变化而引起主体系统失调的结果。社会公共平安管理的实质和意义,就在于它是通过社会的、权威的制度或者运用一定的政策法规及社会组织手段,

3、利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来保障公众的平安,或者帮助公众在危机时期能顺利地度过难关。随着“大国家、小社会向“大社会、小国家的转变,现代平安管理把关注点由国家军事平安转向社会民生平安,注重维护人的各种权利和公共利益,这种视角将主体人社会公众纳入平安保护的绝对地位。由此可见,平安的主体是人的平安;社会的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危机。而人的危机那么表现为人的物质生存危机和精神生存危机,更确切地说,表现为一种人的存在及开展要素在社会运行中的失调或失控。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的平安管理中,主要关注的是主体人客观方面的平安,如生命的平安、人身的平安、财产的平安、生活的平安,等等,而对人的心理平安、情感平安关注不够,

4、这是社会平安管理中的一个误区。对于人而言,所有平安都内在地包涵在主体的心灵和情感之中,平安从自我存在的角度看,更多地具有主观感受的意义,因此心理平安和情感平安应该是一种本体性平安,这表达了人的本质平安。人们也许最看重的是生存平安等人的物质生存之类的平安,但实际上,当人们生存平安受到威胁时,随之而来的人的情感所受到的煎熬是人们最难以忍受的,社会最难以控制的也是情感层面的平安。因为如果人心内部情感机制开展混乱或局部地受到抑制,就会导致人的本质平安化程度低下,就很难与外部系统达成协调匹配,实现人物社会环境整个系统的本质平安。情感平安理念的提出使得社会平安管理从系统视角转向生态视角,而后者强调要超越个

5、体的外在关系层面深入到他们的内在感受系统,以人对环境的情感价值评价为中心点,研究个体的有机性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把社会平安系统看作人们持续地适应于环境变化的生态过程。我们认为,社会公共平安的理念应当从主体的客观平安扩展到主观平安领域,形成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完整平安。这种主观平安观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平安事故、事件风险等对于公众的身体或生活伤害,而且也指出了灾害事故对公众的内在心灵伤害,从而引导平安管理从客观领域进入到公众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存领域,形成整合性平安文化。毫无疑问,对主观平安文化的重视会大大提升社会公共平安管理的质量。不过从本质上来讲,主观平安状况是对客观公共平安中问题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却是超前的。在现代风险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增大,焦虑感增强,这说明灾害事故(自然的或人为的)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人的生活外表,而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应对和解决的方法也必然超出原有平安管理的范畴。什托姆普指出,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学理论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从重视“硬变量的研究转向重视对“软变量的研究,结果是,情感因素成为了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和社会关系的聚焦点,忽略对诸如社会价值风险、社会道德风险、社会情感风险等主观性风险的调控,必将使社会的公共平安失去底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