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一是转换经营机制这次改革,国家给予了农信社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培育和恢复造血功能。即在给予农信社政策扶持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其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逐步走上长期、可持续开展的良性轨道。目前,对于已经落实了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多数农信社来说,必须切实将工作重点转到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方面,否那么,改革扶持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将付诸东流,改革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稳固改革成果、促进开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首先是制定
2、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贷款、投资管理责任制,标准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监督,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内部稽核审计,推行全员竞争上岗用工制度,等等。在这些制度的根底上,通过建立一种动态的鼓励、约束、奖惩的机制,使这些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并最终形成一种固化的良性的运作方式,促进农信社业务快速开展和经营效益的根本改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在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各级联社、农信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职责,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增加三会透明度,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标准的治理形式和组织制度。尤其要强化社员(股东)的股权意识和
3、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对高级管理层的制衡,弱化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行为。 2、实施有效监管一是坚持分类监管的原那么。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省级联社、县统一法人社和两级法人社,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法。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当前,针对农信社管理薄弱的现状,要把合规性监管放在农信社监管的首位,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风险性监管。三是加大处分力度。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制,真正使监管有权威、有作用、有成效。四是以监管促开展。把审慎监管与业务创新和搞活经营有机结合,以监管促开展,在开展中防范风险。五是多管齐下。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地方政府、
4、省级联社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农信社标准、稳定、健康、持续地开展。 3、理顺管理体制目前,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根本到位,除天津、上海和北京外,其他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省联社已开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以下两个方面需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一是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效劳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二是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省联社管理、监管部门监管、农信社自主管理三者之间必然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应努力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要在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的根底上,积极探索适合
5、中国国情,有利于农信社健康开展和效劳于三农开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 4、增强支农效劳农信社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农效劳的方向,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新要求,顺时、顺势调整效劳重点,拓宽效劳领域,改善效劳方式,增加效劳品种,增强效劳功能。各级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应-,.,按照市场引导和政策指导相结合的原那么,催促农信社坚持为农效劳的经营方向。要区分不同类型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改制为银行类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并加强对支农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5、重视人才建设制约未来农信社开展的关键所在,是高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加强农信社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农信社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可以说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以上问题既是目前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是农信社可持续、健康开展的长远措施,事关农信社改革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