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254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浅谈腋静脉穿刺术.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腋静脉穿刺术浅谈腋静脉穿刺术 张俊张俊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腋静脉的解剖腋静脉的解剖 腋静脉穿刺历史与现状腋静脉穿刺历史与现状 腋静脉穿刺方法腋静脉穿刺方法 问题与展望问题与展望 解剖图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在锁骨内侧外的延续,在锁骨内侧称为锁骨下静脉,出锁称为锁骨下静脉,出锁骨称为腋静脉骨称为腋静脉 腋静脉的分段腋静脉的分段(以胸小肌上、下缘为标志以胸小肌上、下缘为标志)1-2 第一段:第一段:大圆肌腱下缘至胸小肌下缘,内、外侧分别为正中大圆肌腱下缘至胸小肌下缘,内、外侧分别为正中神经内、外侧根,前方为胸肌筋膜深层,后方为腋动脉神经内、外侧根,前方为胸肌筋膜深

2、层,后方为腋动脉 长长39.33.2mm,外径,外径7.81.6mm 第二段:胸小肌上、下缘之间,内侧为第二肋及其肋间隙,第二段:胸小肌上、下缘之间,内侧为第二肋及其肋间隙,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前方为胸小肌,后方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前方为胸小肌,后方为臂丛内侧束 长长31.92.9mm,外径,外径9.52.5mm 第三段:胸小肌上缘及第一肋外侧缘,内侧为第一肋间隙,第三段:胸小肌上缘及第一肋外侧缘,内侧为第一肋间隙,外侧为腋动脉,前方为锁胸筋膜,后方为第一肋间隙外侧部,外侧为腋动脉,前方为锁胸筋膜,后方为第一肋间隙外侧部,腋动脉和腋静脉在第三段被前斜角肌隔开腋动脉和腋静脉在第三段被前斜

3、角肌隔开 长长19.54.2mm,外径,外径12.52.7mm 1.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8(4):201 2.杨琳,高英茂译.格氏解剖学M.第38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590 第三段第三段 第二段第二段 第一段第一段 腋静脉第三段的优势腋静脉第三段的优势3 腋静脉走行在胸廓外腋静脉走行在胸廓外 位置表浅,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位置表浅,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 没有神经伴行没有神经伴行 在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前斜角肌将在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前斜角肌将腋静脉与腋动脉隔开,该肌肉厚腋静脉与腋动脉隔开,该肌肉厚1 11.5cm1.5cm 该

4、段静脉直径粗,外径该段静脉直径粗,外径1.2cm1.2cm 3.杨琳,高英茂译.格氏解剖学M.第38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590 腋静脉第三段与腋动脉及前斜角肌的关系腋静脉第三段与腋动脉及前斜角肌的关系 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 头静脉头静脉 解剖位置固定,体解剖位置固定,体表标志明确,位置表标志明确,位置深、固定,不易脱深、固定,不易脱位位 变异大,发育细小缺如、变异大,发育细小缺如、走行扭曲或狭窄,损伤走行扭曲或狭窄,损伤大,出血多,难度大大,出血多,难度大4 4 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 方法简单、操作快、方法简单、操作快、成功率高、可置入成功率高、可置入多根电极、重复使多根电极、

5、重复使用用 血胸、气胸血胸、气胸5 5、误入动、误入动脉、脉、“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的风险风险6 6、穿刺部位过于、穿刺部位过于靠近胸骨导致起搏电极靠近胸骨导致起搏电极操作困难操作困难 4.Tse HF.Lau CP,Leung SK.A cephalic vein cutdown and venography technique to facilitate pacemaker and defibrillator lead Implantation J.PACE.2001.24(4 Pt I):469-473 5.Aggarwal RK,Connelly DT,Ray SG.Early c

6、omplications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Nodifference between dual and single chamber systemsJ.Br Heart J,1995,73:571.6.王方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见陈新主编.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97-1616.腋静脉穿刺历史腋静脉穿刺历史 19871987年年NichallsNichalls首先报道首先报道7 7 19901990年年TaylorTaylor和和YellowleesYellowlees证实了该经验

7、证实了该经验8 8 19921992年年HiganoHigano等首次报告了通过静脉造影指导等首次报告了通过静脉造影指导进针途径穿刺腋静脉进针途径穿刺腋静脉9 9 19931993年年ByrdByrd提出在透视下行腋静脉穿刺提出在透视下行腋静脉穿刺1010;同年;同年MagneyMagney等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等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1111 7.Nichalls RWD.J.Anesthesia,1987,42:151 8.Taylor BL,Yellowlees I J.Anesthesiology,1990,72:75 9.Higano ST,Hayes DL,Spittel

8、l PC,et al J.PACE,1992,15:731 10.Byrd CL.J.PACE,1993.16:1 781 11.Magney JE,Staplin DH,Flynn DM,et al J.PACE,1993,16:2 133 腋静脉穿刺历史腋静脉穿刺历史 19951995年年FykeFyke报道了用简单的报道了用简单的DopplerDoppler血流探测血流探测仪进行仪进行DopplerDoppler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技术1212。19961996年年GayleGayle等报道了超声直视腋静脉的穿刺等报道了超声直视腋静脉的穿刺技术技术1313。19991

9、999年年BelottBelott对对ByrdByrd和和MagneyMagney的方法进行改的方法进行改良,提出盲穿法良,提出盲穿法1414。12.Fyke FE IIIJ.PACE,1995,18:1017 13.Gayle DD,Bailey JR,Haistey WK,et alJ.PACE,1996,19:700 14.Belott PH J.PACE,1999,22:1085-1089 腋静脉穿刺技术现状腋静脉穿刺技术现状 植入式起搏器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自植入式起搏器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自19871987年开年开始使用,但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后,随始使用,但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后,随

10、着双腔、三腔、着双腔、三腔、ICDICD等起搏技术的成熟及推广,等起搏技术的成熟及推广,由于锁骨下间隙相对狭小,腋静脉穿刺的地由于锁骨下间隙相对狭小,腋静脉穿刺的地位逐渐升高位逐渐升高1515。15.王龙.腋静脉穿刺技术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OO6,2O(3):271 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 2.腋动脉损伤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压迫止血腋动脉损伤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压迫止血 3.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度,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穿刺进入胸有肋骨的屏障作用,穿刺进入胸腔的可能性低腔的可能性低 4.远离胸

11、膜顶,穿刺时比较远离胸膜顶,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安全,不易造成气胸 5.穿刺时起搏电极通过锁穿刺时起搏电极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距离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距离大,不形成挤压大,不形成挤压 6.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脉鞘不易与头臂静脉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脉鞘不易与头臂静脉(窦窦)形成硬折形成硬折 7.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动静脉距离较远,误穿动脉几率低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动静脉距离较远,误穿动脉几率低 腋静脉穿刺的优势腋静脉穿刺的优势 腋静脉定位腋静脉定位 NiehallsNiehalls7 7通过尸解推出腋静脉体表标志为:通过尸解推出腋静脉体表标志为:腋静脉在锁骨下方和第一肋间隙

12、的出处可以触腋静脉在锁骨下方和第一肋间隙的出处可以触及,向外大约延伸三指到达喙突下方,在胸小及,向外大约延伸三指到达喙突下方,在胸小肌内侧缘静脉上的皮肤穿刺点,沿体表走行方肌内侧缘静脉上的皮肤穿刺点,沿体表走行方向,在第一肋前方穿刺,方向为向后向内,操向,在第一肋前方穿刺,方向为向后向内,操作时上臂外展作时上臂外展 4545。7.Nichalls RWD.A new percutaneous infraclaricular approach to the axillary veinJ.Anesthesia,1987,42(2):151.Nichalls穿刺法穿刺法 喙突喙突 腋静脉腋静脉 腋动

13、脉腋动脉 静脉穿刺针静脉穿刺针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 颈内静脉颈内静脉 胸小肌胸小肌 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 MagneyMagney定位定位 1993年年Magney等等11提出如下:提出如下:先取两条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连线先取两条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连线(A(A线线),一条,一条是胸骨角中心与肩胛骨喙突的连线是胸骨角中心与肩胛骨喙突的连线(B(B线线);两个点分别是;两个点分别是A A线的线的内、中内、中1 13 3交点交点(C(C点点)和和B B线的外中线的外中1 13 3交点交点(D(D点点);取取D 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 C点,与皮肤成点,

14、与皮肤成3030-4545,在,在X X线引线引导下,在导下,在C C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移行处,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移行处,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11.Magney JE,Staplin DH,Flynn DM,et al J.PACE,1993,16:2 133 ByrdByrd穿刺法穿刺法 19931993年年ByrdByrd1010提出在透视下应用提出在透视下应用1818号针指向第一肋号针指向第一肋的中部,针垂直于第一肋,向外行直至穿刺到腋静的中部,针垂直于第一肋,向外行直至穿刺到腋静脉,抽出静脉血可以证实,报

15、道了脉,抽出静脉血可以证实,报道了213213例应用该方例应用该方法穿刺腋静脉均获成功,且无气胸。法穿刺腋静脉均获成功,且无气胸。国内万征等也从国内万征等也从19981998年开始应用此法。年开始应用此法。10.Byrd C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extrathoracic introducer insertion techniqueJ.PACE,1993.16:1 781 ByrdByrd穿刺法穿刺法 90 19991999年年BelottBelott1414提出了改良腋静脉盲穿法提出了改良腋静脉盲穿法,如下:如下:该技术选胸三角沟和喙突作为基本体表标志

16、。在喙该技术选胸三角沟和喙突作为基本体表标志。在喙突水平垂直于胸三角沟做一约突水平垂直于胸三角沟做一约2cm2cm的切口,在胸三角的切口,在胸三角沟内侧沟内侧1 1-2cm2cm处进针穿刺,如未能进入静脉,则在透处进针穿刺,如未能进入静脉,则在透视下找到第一肋,针头指向第一肋,由内向外不断视下找到第一肋,针头指向第一肋,由内向外不断进针直至进入静脉进针直至进入静脉。BelottBelott盲穿法盲穿法 14.Belott PHBlind axillary venous access JPACE,1999,22:1085-1089 BelottBelott盲穿法盲穿法 其他腋静脉穿刺技术其他腋静脉穿刺技术 静脉造影指导进针途径(静脉造影指导进针途径(19921992年年HiganoHigano )DopplerDoppler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19951995年年FykeFyke )分离腋静脉技术(分离腋静脉技术(19951995年年VarnagyVarnagy )超声直视腋静脉的穿刺技术(超声直视腋静脉的穿刺技术(19961996年年GayleGayle )视差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