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54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济南106医院分享:疤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瘢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录 一、瘢痕的定义 二、瘢痕的形成过程 三、瘢痕的组织学分类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五、病理性瘢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六、两种重要的病理性瘢痕研究方法 七、病理性瘢痕的研究模型 八、治疗 九、展望 十、我的科学问题 一、瘢痕的定义 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二、瘢痕的形成过程 瘢痕的形成过程也即是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以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叙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急性炎症期:数小时内便

2、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2.伤口收缩:23日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迅速缩小,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是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与胶原无关。二、瘢痕的形成过程(续)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 m 的速度增长。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覆盖在肉芽组织表面,当这些细胞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增生、分

3、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它可以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三、瘢痕的组织学分类 表浅性瘢痕:发生于表皮或真皮表层的瘢痕,局部平坦,一般无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发生于真皮深层的瘢痕,是突出于皮肤表面但局限于原有损伤范围的瘢痕。萎缩性瘢痕:发生于皮肤全层与皮下的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临近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瘢痕疙瘩: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

4、积为 组织特征 不同点:过去: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现在: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增生性瘢痕: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 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增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以 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相关基因(9个):转化生长因子-1(TGF 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转录因子Sp1 肿瘤蛋白p53 肿瘤蛋白p63(TP63)白介素-6 受体(I L6R)白介素-6(I L6)血管源生长因子(VEG F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族(SERPI NE1)

5、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瘢痕疙瘩:皮肤损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有好发部位,多见于有色人种,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单纯手术后极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相关基因(5个):TP53 TGF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血管紧张素受体2 型(AG TR2)血管紧张素受体1 型(AG TR1)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五、病理性瘢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遗传学 2.细胞 3.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4.细胞外基质 5.细胞因子 6.细胞连接及信号传导 7.蛋白质组学 8.细胞骨架基因相关蛋白 9.血管因素 10.免

6、疫 11.激素、热休克蛋白、微量元素 12.物理环境(力学或机械因素)(一)遗传 1.人种:有色人种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其中黑色人种的发病率最高,故认为黑色素细胞激素异常可能与瘢痕的发生有关。2.遗传因素:瘢痕体质患者具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倾向及家族聚集性,单卵双生的患者瘢痕疙瘩的发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伴外显不完全,表现度存在差异,并具有延迟显性特征。(二)细胞 1.肥大细胞(m ast cel l,M C):在正常皮肤中,肥大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周围,病理性瘢痕中M C 主要分布于胶原纤维束之间及血管周围,数量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多,且M C

7、 相关的活性递质较正常皮肤亦显著增多。主要通过成纤维细胞(f i brobl ast,FB)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能促进FB增生和胶原合成,M C脱颗粒可释放肝素和ECM 合成的细胞因子。(二)细胞 2.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和分化的异常可以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病理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有不同的表现型,从而构成了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由于成纤维细胞有不同的类型,从而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愈合方式: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或正常的组织等。(二)细胞 2.成纤

8、维细胞:病理性瘢痕中FB的ECM 存在着明显的合成增加和降解不足。病理性瘢痕中FB的胶原酶活性剂m RNA水平均明显降低。正常皮肤FB一旦相互接触后则停止增殖,进入抑制状态,即接触性抑制及密度抑制;而增生性瘢痕中部分FB 与瘢痕疙瘩中的FB 接触后细胞仍能继续增殖。提示增生性瘢痕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FB 细胞亚型,一种存在持续性抑制及密度抑制,另一种为失接触性抑制及密度抑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决定了增生性瘢痕的转归。(二)细胞 3.角质形成细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调整组织内环境稳定与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有瘢痕疙瘩的角质形成细胞存在时,成纤维

9、细胞表达更多的TGF-1、2受体,型胶原纤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胰岛素源生长因子、TGF-的活性因KD角质形成细胞的存在而显著提高。(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为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多项实验研究证实,由于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继而细胞增殖过度,分泌过多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是导致病理性瘢痕发生的重要机制。(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一、细胞凋亡 FB凋亡:研究发现,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的凋亡数量在创面闭合期增加,证实凋亡是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的机制之一。若肉芽组织中FB凋亡不足或中断,增殖相对过度,将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研究发现来源于瘢痕疙瘩中心区

10、域的FB群体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增殖旺盛,同时其FB凋亡数比例减少,说明瘢痕疙瘩来源地FB增殖与凋亡平衡受损有关。(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二、凋亡基因 正常细胞的增殖是由促进细胞增殖的原癌基因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抑癌基因之间的平衡以及凋亡调控基因的共同调节来维持的.基因芯片分析8400条基因普通瘢痕与瘢痕疙瘩相比,有402条基因的表达有区别,其中有250条基因上调,152条基因下调,有8种凋亡基因表达过低瘢痕疙瘩不能正常凋亡并持续产生胶原,是其不断增生的原因之一。(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1.p53基因 2.Fas基因 3.bcl-2家族 4.survi vi n与与caspase-3 5

11、.NNP-1基因 6.C-erbB-2基因 7.其他 (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1.p53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和凋亡基因。约3/4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野生型P53基因突变。突变的P53增强了自身的转录活性,增加了细胞的稳定性,延长了细胞活性,使瘢痕疙瘩FB增殖能力增强,而凋亡减少。基因突变可能是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及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2.Fas基因:基因表达产物Fas蛋白与FasL结合后,诱导FasL蛋白所在的细胞在数小时内发生凋亡。银染PCR-SSCP 检测发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编码Fas 蛋白分子死亡域基因存在突变,致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Fas 受体处于

12、无功能状态,使在Fas-M cab 作用下造成成纤维细胞凋亡异常。(三)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 3.survi vi n与与caspase-3:survi vi n表达于细胞周期G2/M 期,定位于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广泛表达于人类肿瘤细胞系,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参与血管形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而发挥抗凋亡作用。caspase-3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酶,必须经过上游活化才能发挥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构建不需上游活化的重构型caspase-3,可快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而重构型caspase-3有可能成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的靶标和效应分子。(四)细胞外基质 增生性

13、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平衡失调的结果。K和HS以胶原蛋白的合成显著增加为病理特征。(四)细胞外基质 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研究:1.蛋白 胶原纤维:早中期胚胎皮肤中,胶原蛋白以型为主,至中年逐渐转化为以型为主,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较规则,形成松散疏松的网状结构,而I 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较粗,排列紧密和不规则。伴侣素和线粒体蛋白P1前体:在胎兔皮肤伤口后表达增加,可协助蛋白折叠,维持正常的蛋白构象和细胞形态,促进伤口愈合。(四)细胞外基质 1.蛋白 波形蛋白和微管蛋白 多肽:起细胞支架和网络的作用,在成年个体中能促进瘢痕的增殖,在胚胎时具有调整胶原

14、纤维的排列,抑制瘢痕增生和愈合作用。核不均一蛋白H、腺病毒纤维调节蛋白、纤粘蛋白等 2.酶 -烯醇酶、丝氨酸蛋白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合酶-2 3、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P物质等(四)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系统:纤溶酶原激活剂(PA)是ECM 降解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促进ECM 重塑中的溶解反应。PA 的作用是控制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为血纤维蛋白溶酶。血纤维蛋白溶酶不仅对纤维蛋白溶解起首要作用,而且也参与其他ECM 蛋白的降解,并激活前胶原酶转变为胶原酶。KD成纤维细胞中纤溶酶原活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剂化因子抑制剂-1 1显著增加显著增加,尿激酶型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溶酶原

15、激活剂(uPA)(uPA)持续减少持续减少,随之而来的是KD成纤维细胞表现出纤维蛋白溶解能力、纤维凝块降解能力的降低,这一现象只在KD中出现。(五)细胞因子 1.TGF-(转化生长因子-)2.-MSH(-促黑素细胞雌激素)3.TNF-(肿瘤坏死因子-)4.PDG 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5.I G 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6.I L-8(白细胞介素-8)7.bFG 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CTG 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五)细胞因子 1.TGF-(转化生长因子-):是目前已知与病理性瘢痕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目前在哺乳类动物中检测到TGF-1、TGF-2和TGF-3,其中TGF-1

16、和TGF-2 生物活性相同,是促进ECM 过度密集的最密切的正性调控因子之一,参与瘢痕形成;TGF-3 则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瘢痕疙瘩中,FB 的TGF-1 和TGF-2 水平明显增高,而TGF-3 无变化。(五)细胞因子 2.-MSH(-促黑素细胞雌激素):国内学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瘢痕疙瘩表皮层和瘢痕层中-MSH 表达增强,以表皮基底层最明显。一定剂量的-MSH 可明显促进FB 的生长与增殖,一定浓度的-MSH可促进FB分泌TGF-1.国外学者通过实验发现给鼠注射TGF-造成胶原沉积,再给已致纤维化的鼠注射-MSH,能够抑制胶原沉积,推测-MSH 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五)细胞因子 3.TNF-(肿瘤坏死因子-):在真皮纤维化中,TNF-有明显促分解代谢作用,通过直接抑制纤维连结蛋白的产生和促进FB产生胶原蛋白酶,增强蛋白多糖酶活性而发生作用。TNF-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瘢痕组织。TNF-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异常的增殖性愈合可能与TNF-表达水平降低有关。(五)细胞因子 4.PDG 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通过对FB 促分裂增殖、趋化及刺激纤维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