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平安最重要的根底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平安、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开展面临严峻挑战。为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科学开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2、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开展战略,按照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开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效劳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开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开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维护国家生态平安、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奉献。 (二)根本原那么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生存的资本和根基,关系生态平安、淡水平安、国土平安、物种平安、气候平安
3、和国家生态外交大局。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要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立足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各地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坚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中央对各地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省级政府对国有
4、林场改革负总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 (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实现以下目标。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大力造林、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多渠道加大对林场根底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根本生活有保障。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根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置效劳、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
5、高效率、林场开展有后劲。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平安。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效劳职责的,继续按从事公益效劳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根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那么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置效劳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
6、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 (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开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根底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那么整合为较大林场。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
7、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通过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快别离各类国有林场的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学校、医疗机构等移交属地管理。积极探索林场所办医疗机构的转型或改制。根据当地实际,逐步理顺国有林场与代管乡镇、村的关系。 (四)完善以购置效劳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
8、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置效劳。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那么,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开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划分为公益林的局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公益林核定等级分别安排管护资金。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五)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监管事项、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的
9、程度等因素由国家、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充分调动各级监管机构的积极性。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体制,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家和地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
10、定年度生产方案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各级政府对所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等,应当与国有林场明确收益分配方式;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启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程,合理确定国有林场森林商业性采伐量。加快研究制定国有林场管理法律制度措施和国有林场中长期开展规划等。探索建立国家公园。 (六)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那么妥善安置国有林
11、场充裕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根本生活有保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置效劳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局部职工转岗就业。将全部充裕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三、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开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加强国有林场根底设施建设。国有林场根底设施建设要表达生态建设需要,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建设。各级政府将国有林场根底设施建设纳
12、入同级政府建设方案,按照支出责任和财务隶属关系,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内,加大对林场供电、饮水平安、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开展的融合度。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经城市政府批准,依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允许国有林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依法依规办理土地供应和登记手续。 (二)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安
13、排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别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省级财政要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本钱问题。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可适用于国有林场。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林场根本公共效劳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 (三)加强对国有林场的金融支持。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那么积极进行化解。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归还;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由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14、的化解政策;其他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归还的,经审核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核销。严格审核不良债务,防止借改革逃废金融机构债务。开发适合国有林场特点的信贷产品,充分利用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拓宽国有林场融资渠道。 (四)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参照支持西部和艰苦遥远地区开展相关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开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开展环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适当放宽艰苦地区国有林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适当提高国有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人员结构。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
15、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任务 (一)加强总体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化解债务、职工住房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家开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根据不同区域国有林场实际,切实做好分类指导和效劳,加强跟踪分析和催促检查,适时评估方案实施情况。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国务院。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加强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建设,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保持森林资源权属稳定,严禁破坏国有森林资源和乱砍滥伐、滥占林地、无序建设。做好风险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内容总结(1)2023年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2)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3)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