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综述 引言 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无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根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缺乏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1: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开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开展的如何,及其结
2、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开展。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开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在“以农补工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状态下,农村越来越被置于边缘化境地;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困局中,农民于市场经济语境中表现得越来越失语。如此,以土地为生存技术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只有选择外出逐利谋生,同时也把更多的梦想和希望留给了他们的下一代。在广阔农村,父母双双出去打工
3、,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经愈来愈多。实际上,很多外出打工者根本上是为他们的子女积攒学费而“投资未来不断流动的。可是,这些“留守儿童又成了当下中国根底教育的盲点他们小小年纪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来,一些家庭“投资未来的理想也随之破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对“三农问题解决措施,并且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3。他提出,2023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
4、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2023年,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4。他提出了完善支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稳定涉农价格以及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8:“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重要历史任务 今日的新农村建设不过是过去2023中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而已。当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5。自从20世纪80
5、年代中期以后,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农村的开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6,“三农问题又一次引起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蓬勃而起,并从前人那里获得了经验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而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问题又使这次新乡村建设运动有了新的样式、特征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
6、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开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开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开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农业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l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生命科技的世纪7,是自然
7、科学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突破进展的时代,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开展的世纪。技术、经济、社会的飞速开展和急剧变化,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开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加紧密结合,人们在21世纪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开展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完善,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开展。而农业科技的开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8。科学技术是
8、第一生产力。建设新农村,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开展还是传统产业的提升、土地产出率的提高还是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还是环境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尤其是我市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比拟突出,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依然比拟严峻,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更显突出。 2.3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开展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
9、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开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方略,应把开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开展的新路子。 开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9。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坚持把开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阔农民群众成为开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开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开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
10、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开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开展的带动作用。生机勃勃、快速开展的县域经济是沿海地区开展的一大亮点。比方,浙江省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拟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开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开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时机,促进了
11、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而县域经济开展壮大,又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开展与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良性互动10。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开展县域经济。 3县域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3.1县域经济的开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县域经济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开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是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单元,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的总和,是区域经济的概念之一11。县域经济的一个根本
12、特点,就是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丰富性。在县域经济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比拟全,可以说,几乎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指标,在县域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反映。 建国后,县域经济的开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2:农村经济阶段、乡镇企业大开展阶段和全面推进“三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县域经济开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11。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开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开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进入农产品供应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根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的开展时期。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开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
13、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开展方向,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开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壮大和开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根底。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它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是工业资源的基地,是拉动消费的“超市,还是经济开展的动力。但是,县域经济开展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如城镇化开展滞后,高等资源要素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体制性影响等等。面对县域经济的这些特点,我们应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县域经济的开展。 3.2县域经济开展的战略与措施 开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城乡一盘棋,
14、工农一齐抓13的指导思想。把县域经济的开展摆在战略位置,打破城市工业、乡村农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县(市)经济的实力。 笔者认为,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开展。笔者觉得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10的思路,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根本出路。从县域经济开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
15、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开展、安置就业、活泼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14。因此,要想加快开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开展之路。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兴旺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开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开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四、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有效载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12的原那么,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开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五、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开展的强力支撑。从经济开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开展后劲。 3.3县乡干部在县域经济中的职责 县域经济的开展离不开县乡干部的正确领导,县乡干部在推动县域经济开展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对该县的经济开展至关重要15。而要推动县域经济,就必须提高县乡干部的领导开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