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8篇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国际上对小康或小康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小康社会是一个反映中华民族对幸福向往和追求的特有概念。小编为您整理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 8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13的意义: 一、全5261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4102和实现中华民族1653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全面建设小
2、康社会的特点: 一、反映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 二、反映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和我们党执政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 三、新要求本身就是改革开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新要求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开展观。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开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政策构成的根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底上对我国开
3、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开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开展。转变开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根底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开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根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
4、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根本公共效劳能力显著增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气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根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加快开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根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建立,人人享有根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根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根本消除。人人享有根本医疗卫生效劳。社会管理体系更
5、加健全。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价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这是在系统总结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 30多年实践经验的根底上,我们党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现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3年仅剩8年时间,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进程,都需要我们予以正确把握
6、。 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及评价体系 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国际上对小康或小康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小康社会是一个反映中华民族对幸福向往和追求的特有概念。“小康一词的解释主要有三:其一,“小康最初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缺乏,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距今大约 2500年前西周时期的诗经。诗塚大雅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其二,“小康是指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是在战国末年或秦汉时候成书的礼记记礼运一书中,得到比拟系统的描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7、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所指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其三,“小康词意家庭经济比拟宽裕。辞海对小康的解释,主要指经济比拟宽裕的状况。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之后见诸各类报端、报告中所出现的“小康,根本都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家庭经济生活富足之意。 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底上,提出到202
8、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开展的小康社会。其主要内涵应是: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以开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建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社会。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根底。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社会保障初步到达全民覆盖,持久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进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开展。 小康社会的历史方
9、位。自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历史的进程决定了目标的定位。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1979年 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概念,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为规划中国现代化开展蓝图,邓小平设想了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到达小康;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2023年我们初步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
10、步目标,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但却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到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拟低。所谓不全面,就是总体小康根本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上,而开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不平衡,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开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战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具体的战略规划。江泽民提出21世纪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23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
1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开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根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 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23年、2023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到达现代化的目标。 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 20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开展比拟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全面二字,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全面开展的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实际,要求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底上,十八大明确了到2023年“全面
12、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递进式的目标,在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了里程碑意义。 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从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不难看出,小康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但又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和独特性,极具与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不同的鲜明特征。 从纵向看,小康社会是最接近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我国根本国情,提出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渐进的开展过程,而小康社会是
13、一个初级开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是较高标准的小康,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从横向看,小康社会是比肩中等收入国家乃至中等兴旺国家的社会形态。我国小康社会人均GDP、城镇化率、根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等各方面的目标值放在国际上比拟,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只是目前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内部看,小康社会是协调均衡开展的社会形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是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的根本特征。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小康,是一个全方位的小康,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
14、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从而使社会整体得到可持续开展;除了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外,还追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同时,全面小康还是一个开展相对平衡的小康,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开展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协调均衡开展是小康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 从深层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开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的科学开展,也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不失时机
15、地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科学开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标准、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也昭示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是全面小康的根本特征之一。 从本质看,小康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形态。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到十八大报告的新要求,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这根主线。小康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最终要用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予以反证。显然,“以人为本是全面小康的最根本特征。 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及其体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开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大方面 23个监测指标:一是经济开展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R&D(即科学技术领域)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开展情况。二是社会和谐指标体系。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开展差异系数、根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开展的协调程度。三是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居民生活的开展变化情况。四是民主法制指标体系。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两项监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