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2876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神经肌病概述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神经肌病概述神经肌病概述 zhaochobzhaochob 神经肌病的范畴神经肌病的范畴 受累结构受累结构 肌肉肌肉 神经肌接头神经肌接头 神经神经 神经元神经元 轴突轴突 髓鞘髓鞘 肌肉疾病肌肉疾病 肌营养不良症 炎症性肌病 代谢性肌病 强直性肌病 周期性麻痹 先天性肌病 几种常见肌营养不良症 受累肌肉分布特点:A.Duchenne型和Becker型 B.Emery-Dreifuss型 C.肢带型 D.面-肩-肱型 E.远端型 F.眼咽肌型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营养不良症 为Xp21上Dystrophin基因缺陷所致,属X性连锁隐性遗传为(女性为携

2、带者)2 2至至6 6岁岁起病 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和萎缩,首先影响骨盆、上臂和大腿,多伴有腓肠肌肥大,杜兴氏病的进展缓慢,但最终会影响到所有随意运动的肌肉,患者很少能在20岁以后幸存的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Becker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型肌营养不良症 为Xp21上Dystrophin基因缺陷所致,属X性连锁隐性遗传为(女性为携带者)2 2至至1616岁岁起病 症状几乎和Duchenne型一致,但是严重程度较之轻。首先会影响骨盆、上臂和大腿。贝克型的进展速度要比杜兴型缓慢,所以患者能活到中年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EMERYEMERY-DREIFUSSDRE

3、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型肌营养不良症 属X性连锁隐性遗传,为Xq28上编码Emerin蛋白基因缺陷所致,Emerin是一种位于核膜上的骨架蛋白 童年至青少年初期童年至青少年初期起病 肩部、上臂和外胫肌肉无力和萎缩。畸形较常见。疾病发展缓慢,可由于心脏并发症而导致突然死亡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根据遗传方式分为1型(常染色体显性)和2型(常染色体隐性),每一型根据不同基因缺陷又分为许多亚型,目前已确认的有15个亚型,1型有5个亚型(1A-1F),2型有10个(2A-2I)可于儿童、青春期或成年起病,两性发病机会相等 临床上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不

4、同程度的无力或萎缩为特点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在4q35,基因产物尚不清楚,但已证明该病与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3.3kb串联重复序列拷贝数的缺失有关 两性罹病机率相等。自婴儿至中年均可起病 面部、肩部以及上臂逐渐无力和萎缩,可见特殊的“衣架肩”。进展缓慢,但有时会迅速恶化,疾病可延续数十年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症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4q11.2-13上编码多聚腺苷结合蛋白2(PAB2)基因的GCG过度重复有关 30岁左右起病 首先影响眼睑和喉部的肌

5、肉,虽然进展慢,但是喉部肌肉渐渐无力,最后会导致吞咽困难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 晚发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4q和2q相关,但致病基因尚未完全明确,早发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2p上编码Dysterlin蛋白的基因缺陷所致 晚发型40岁以后起病,早发型30岁之前起病 以进行性远端肌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进展缓慢,不影响寿命,多数病人可合并有心脏异常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 为一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出生时即起病 主要特征为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出现肌张力低下和肌无力,有明显的关节挛缩,特别

6、是踝、膝和髋关节,部分患儿可有精神发育迟缓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心脏问题的处理指南肌营养不良症心脏问题的处理指南 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进行诊断,看是否有心脏问题 在做任何手术前要检查心脏,根据不同患病类型定期检查心脏 在对心脏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进行肺功能的评估和治疗 当心脏开始出现问题时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倍它阻剂进行治疗 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肌病肌病-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 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 可能与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60岁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多呈亚急性起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或双上

7、肢无力,以近端明显 肌病肌病-炎症性肌病炎症性肌病 包涵体肌炎包涵体肌炎 有散发性(s-IBM)和遗传性(i-IBM),前者可能为自身免疫性,后者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大多数隐性遗传性i-IBM为9p1-q1基因缺陷所致 s-IBM在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男性,i-IBM常于儿童期发病 s-IBM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肌无力,近端或远端肌群均可受累。约有20%的病人以单侧或双侧局部肌无力起病,i-IBM股四头肌较少受累,其余临床表现与s-IBM相似 肌病肌病-炎症性肌病炎症性肌病 McArdleMcArdle肌病肌病 也称糖原累积症V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见显性遗传,由染色体11q

8、13上的磷酸化酶编码基因突变所致 常于15岁前起病,男性多见,5倍于女性 表现为运动耐受性下降,尤其是短暂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痉挛性疼痛、无力,但在出现肌痛后休息片刻却会出现运动耐受性增加,临床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腓肠肌肥大,对称或不对称 肌病肌病-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 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 可因线粒体基因变异方式(点突变、缺失、重复、丢失)和临床表现分为许多临床类型 可于任何年龄起病,青少年起病者相对居多 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例如行走数百米或上楼时感到极度困难,必须休息片刻才能继续活动,但无晨轻暮重现象 肌病肌病-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 中央轴空病中央轴空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 出生时或

9、婴儿初期起病 主要表现为肢带肌及近端肌无力,早期即可见到脊柱侧弯和四肢关系挛缩,肌张力低下,患儿不能站立,坐立不稳,重者常因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而夭折 肌病肌病-先天性肌病先天性肌病 棒状体肌病棒状体肌病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 出生时或婴儿初期起病 表现为手臂,腿,躯干,脸部和喉咙的肌肉无力和肌张力低下。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小孩会表现出呼吸无力 肌病肌病-先天性肌病先天性肌病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分为2型:DM1型与19 q133上DMPK基因的CTG三核苷酸过度重复有关,DM2则与3q21号染色体上ZNF9基因的CCTG四核苷酸过

10、度重复有关 成人型DM1常在青春后期,2025岁起病;DM2既往称为近端强直性肌病,20-40岁起病 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和萎缩,在肌肉收缩后不能及时松弛肌肉,多伴其他脏器功能损害 肌病肌病-强直性肌病强直性肌病 先天性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 与Cl-通道的异常有关,致病基因定位于7q35上 出生时或青春早期发现 表现为肢体活动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休息后或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体检可见全身骨骼肌肉肥大,酷似运动员体魄,叩击肌肉可出现持久凹陷或肌球 肌病肌病-强直性肌病强直性肌病 先天性副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7q23染色体上编码骨骼肌Na+通道亚单位基因(SCN4A)的突变有关

11、 表现为周期性麻痹伴肌强直,常在运动中发病,持续运动可使病情加重。症状可由寒冷诱发,持续数小时,进入温暖环境可有改善 肌病肌病-强直性肌病强直性肌病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致病基因定位于含有编码骨骼肌细胞膜Ca2+通道-1亚单位基因的染色体1q31-q32上 以2040岁男性最为好发 受冷、过度疲劳、饱餐、酗酒以及月经前期等均为本病发生的诱因,常於清晨起床时发现肢体无力和肌肉酸痛,不能活动,肢体无力以下肢为重 血钾低 肌病肌病-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7q23染色体上编码骨骼肌Na+通道亚单位基因(SCN4A)的突变有关 常于婴

12、儿和儿童期起病 多在日间运动后休息20-30分钟后发作。肌无力从小腿、大腿以及后背开始,渐发展到手、前臂和肩 血钾高 肌病肌病-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任何年龄均可罹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短期收缩后肌力减退明显,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肌无力症状可部分和暂时恢复 神经肌接头病神经肌接头病 LambertLambert-EatonEaton综合征综合征 主要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性,作用于突触前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GCCs)的抗体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发生于任何年龄,与肿瘤相关者多起病于40岁以后,而非

13、肿瘤相关者则多于20-40岁之间起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偏倚 以近端肌受累为主,下肢重于上肢,短暂收缩后肌力可获改善,但持续时间较久后却出现病态疲劳 神经肌接头病神经肌接头病 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 髓鞘和或轴突病变 腓骨肌萎缩症腓骨肌萎缩症 (CharcotCharcot-MarieMarie-ToothTooth)是一组家族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1A),另外两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MT2型)和性连索遗传(3型:Dejerine-Sottas-Disease)发病年龄从儿童期到50岁不等,多首发于青少年期,首发症状多为高弓足或步态异常,临床表现全部出现要在30岁 临

14、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缓慢进行性萎缩及无力,呈“鹤腿”样改变,有的累及上肢远端,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伴有肢体远端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CMT 运动神经元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 脊髓前角细胞和或侧索病变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LS)病因不清,为变性疾病,少数家族性ALS病人可发现SOD1基因的错义突变 起病以中年或中年以后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全身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同时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下肢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等 平均生存3年左右,严重者多因延髓麻痹或呼吸麻痹而死亡 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ALS 脊肌萎缩症(脊肌萎缩症(SMA)SMA)一组遗传性的神经性肌肉疾病,I-IV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肯尼迪综合症呈X性连锁遗传 均以进行性身体肌肉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 型也被称作沃德尼格 霍夫曼病(Werdnig-Hoffmann Disease),通常在半岁前诊断 型多在岁前被诊断 型也称作少年型脊髓肌肉萎缩症 型的患者通常在岁后发病 肯尼迪综合症似乎是一种只侵害男性的罕见疾病。患者于成年期发病 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SMA 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