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艺术欣赏心得 浅谈建筑的艺术性 这学期的公选课,我选择了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程。我为什么会选这门课程呢。首先,我是建筑陶瓷设计的,我们的学习和建筑是分不开的,在学习力学结构及管理的同时还勿忘紧跟时代脉搏,掌握时尚的建筑式样。其次,也十分喜欢建筑大师们彷如神来之作的优美华美的建筑,想在课堂里徜徉在建筑的美丽海洋中。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我通过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浅谈一下何为建筑的艺术性。老师说过,一个建筑,如果不能融合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这个建筑做的再美,在建筑师的眼中,它还是失败的。所以建筑的艺术性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融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俗习惯,在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表现思想
2、、情感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并非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艺术表现力产生于设计创新,严生于形式、使用功能与建构技术等综合方面。所以,由于各地的文化底蕴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一,导致东西方甚至各地区建筑的风格的迥异。反过来,同样可以从建筑的差异中了解各地的文化的差异性。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中西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开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融入、表达在建筑文化或建筑风格上。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
3、,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开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异。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梦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而中国建筑那么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
4、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那么;中国那么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因此,可以认为,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表达在“实上,而中国建筑的梦想性那么主要表达在“空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表达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那么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
5、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表达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方,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即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密切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
6、就是在理性(礼)根底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它所表达与蕴涵的是中国建筑的某种“诗意美。这一点与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的“思方行圆的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等。所有这些特性,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较多的阐述,在其建筑实体中也有较多的表现。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倾向,乃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
7、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比方,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某种单纯防守性、自我封闭性、内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表达。 中国人营造的园林或偏爱的自然胜景等,一般都清高隐逸,或避世脱俗,反映了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对自然环
8、境的悠远情谊和守土重农的田园意识。在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设置、功能划分等方面, 不朽与传世之作。像法国巴黎的万神庙、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等等,都是这一哲学思想或文化理念的典型表现。这些卓然独立、各具风采的建筑,能给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中国园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微波弱澜之势。其布局较为注重虚、实结合,情致较为强调动、静别离且静多而动少。这种构思和格局较为适于塑造宽松与疏朗、宁静与幽雅的环境空间,有利于凸现清逸与自然、变换与协调、寄情于景的人文气质,表达“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国的
9、山水画,一般都留有些许的“空白,以所谓的“知白守黑到达出那么比较注重别人与自我的“安其居,互不相犯的内在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倾于保守、防范、协和相安的心理需要,也似乎与“外求自保,内得心安的品性修养之取向同出一辙。欧洲大陆的规那么式园林无论在布局、构图及意境等多方面,都给人以眼界开阔、构思宏伟、手法复杂、情调浪漫之感;而其几何式园林那么表达了天人对立、人定胜天、天人相分的思维习惯与精神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外向、进取、外求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 中国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注重群体组合,“院一般是组合体的根本单位,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较为强调群体而抑制甚至扼制个性
10、开展的反映,或与之有很大的关系。比方,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从地面上层层展开,在时间中呈现她的音韵,每一片青一色的灰色屋顶下,安住着一个温暖的家。假设在雨中观景,一派“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丛树万人家的意境更显得格外幽远与深长,耐人寻味。而西方的单体建筑那么表现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独立,认为个体突出才是韵味、显灵气、现意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园林中的喷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气韵恢宏而且动态感较强,能表现出某种奔放、灵动、热烈、前涌之势。这一点犹如中国人创造了气功(静态),而西方人开展了竞技体育(动态)一样,其间的异同与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寻味。 中国较为强调曲线与
11、含蓄美,即“寓言假物,不取直白。园林的布局、立意、选景等,皆强调虚实结合,文质相辅。或追求自然情致,或钟情田园山水,或曲意寄情托志。工于“借景以到达含蓄、微妙,姿态横生;巧用“曲线以使自然、环境、园林在个性与整体上互为协调、适宁和恬、相得益彰而宛假设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手法,近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比兴或“隐秀,重词外之情、言外之意。看似漫不经心、行云流水,实那么裁夺奇崛、缜密圆融而意蕴深远。西方那么以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美,比方开阔平坦的大草坪、巨大的露天运动场、雄伟壮丽的高层建筑等等,皆强调轴线和几何图形的分析性,平直、开阔、外露等无疑都是深蕴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建筑的
12、象征性、暗示性、含蓄性等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 中国对形式美和工程技术的把握常凭直觉与经验,较为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运用。在建筑理论、建筑知识的教习上,一般采取师徒承袭或者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建筑技能或营造技法的传递线路上,以师徒相授或父子相传为主,假设无后继或后学,那么往往人亡而艺绝。在建筑技能、技法的运用上,一般沿袭多于创新。在建筑式样的选择上,也往往是模仿大于超越。在建筑理论上,注重对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心得的记述,缺乏详尽的总结梳理和理论建树。相对而言,西方那么从几何分析入手,强调建筑数据的严格与精确,较为重视建筑理论的突破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倡导并积极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与
13、流派,建筑教育那么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中西医在从业方式、药理运作、术业传授等方面的分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又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和创造,使之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从建筑风格上看,约公元前后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引进了印度塔的形式创造了中国塔。唐代以后,伊斯兰教从中东传入,引进了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创造了中国的清真寺建筑群样式。在18世纪清乾隆时期,引进了意大利式的花园建于北京的圆明园内,等等。应该说,中国是相当注意引进、吸收外来优秀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 总之,城市、园林、
14、建筑等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通的时代,人文追求成为建筑新的价值衡量尺度。通过比较中西建筑文化的假设干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建筑风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现韵味。由此,要产生具有中国气派与文化底蕴、历史精神与民族风貌的城市、园林和建筑,就必须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根底上,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开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和表达民族文化特色。 可以这样说,建筑的艺术性其实就是建筑的审美与文化的结合体,是集结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体。要想了解人类文化的变迁必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古建筑的艺术性的分析。 通过这个课程,使我对于建筑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不仅仅在如今的学习中大大有益,更是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涯大有裨益。艺术是一辈子参不破的,也必须穷其一生来感悟,说不定在有生之年可以参破万分之一。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飘渺之物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通的,吾只可浅谈于此,望尊师理解。 朱健威 建陶121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