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四。一是尊重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优秀的教育经验是教育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将其全都视为低级、片面、浅薄的,认为他们需要被理论知识覆盖和替换。尊重教育经验,首先要培育教育经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尊重教育经验,还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的定位主要不是基于技术理性的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论教学的工具,而是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长
2、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二是推行师徒制。教育经验弥足珍贵,但作为个人经验,它却依赖教师的肉体,会随着某个教师的离职或离世而消失,“人亡艺绝。因此,教师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经验传承。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要落实到师徒制。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经验传承是否有价值答复这个问题,关键看我们坚持何种改革观。如假设我们认为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么经验传承担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实是渐进和连续的,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不断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传统、教育现实与理想的教
3、育之间虽有差异,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转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都不能无视和轻视教育经验传承。积极倡导共享的气氛,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现实中确实有局部教师对公开教育经验有顾虑,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愿跟同行分享“干货。有位教师曾跟笔者说,她找到了一个教化学某个知识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极少遇到问题。可是,她不会将其用于公开课,也不会告诉其他同行。可见,师徒制价值的发挥,在于共享的气氛和共赢的机制。三是彰显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评价观。教育教学实践
4、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这种偏离在职前教育阶段的表现是,教育理论课程重过实践课程,导致准教师只是为考而学而不是为教而学;在职后教育阶段的表现是,“研究重过“教学,导致教师只是为发表而研究而不是为教学而研究。建构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观和评价观,就是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评价都以核心技艺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强化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也要紧紧围绕实践展开,指向教师的核心技艺。教师教育评价应该以教师核心技艺为基准,重点考查其“应会,而不是“应知。四是强调“技进乎道。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根本思路是先理念,后技艺,试图
5、让准教师在还没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概念,树立先进理念。这个思路,只能让准教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观念而非“教育的观念。因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的事实。其实,正确的思路是先技艺,后理念,“技进乎道。技艺固然包含缄默知识,但也有可明言的规那么,即技法。技艺学习要从技法开始。教师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教育的起点,是教师教育理念生成和创新的根底。所谓教学有法,指教学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无定法。所谓无定法,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视角,即对规那么的使用本身无法复原为规那么。换言之,教学本身虽有各种原那么和方法,但是这些原那么与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体运用,却无法复原为一定的原那么与方法,必须借助教师的判断力。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具体方法后,才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提升关注层次,这时就要推动他们从对技法的关注提升到对艺术的关注,到达“技进乎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