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教育价值“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启了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传承之门,显示了国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尽管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众评热议,其内容、方法和统一性要求等还有待研究探讨,但其积极意义已被大家公认,实施价值不容置疑。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哪些现代教育价值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群体或者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地方语言。如白蛇传、粱祝传说、刘三姐歌谣、济公故事等。二是表演艺术。如音乐中的蒙古长调、川江号子、
2、广东音乐、江南丝竹,舞蹈中的秧歌、高跷、龙狮舞、锅庄舞、安塞腰鼓,戏曲中的京剧、越剧、川剧、昆曲、秦腔、黄梅戏、皮影戏、木偶戏,杂技竞技中的吴桥杂技、少林功夫、武当武术、陈氏太极等。三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炎帝、黄帝陵祭祀活动,曲阜祭孔大典,都江偃放水节等。四是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我国传统医药的中医疗法、针灸、刮痧、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等。五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宜兴紫砂制作工艺、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景泰蓝制作工艺、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茅台酒酿造工艺;美术中的木版年画、剪纸、刺绣、泥塑、风筝等等。随意的列举,就让我们看到中华非物质文
3、化遗产的琳琅满目,博大精深。它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活态基因,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精神的源泉、生命的记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不比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逊色,它包含了人类的智慧、情感、意志,反映了人类的原始状态、思维方式、生活习俗,蕴涵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是民族的文化命脉,更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教育价值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树立民族精神,展现民族胸怀,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对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首先,透过丰富的非物质文
4、化遗产,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了解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亲近感,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煌煌中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认的文明鼻祖。炎、黄帝陵祭奠活动展现的“以火德王的火文化“耒耜之利的农耕文化“遍尝百草的中医药文化“物物交换的市场交易文化;透视出华夏子孙的同根同源,拥有共同的史前文化。原本迎寒祭月的中秋节,自唐代以来开展成为祭月、赏月、玩月的喜庆团圆节日,把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协调起来,构成了完美和谐的节日文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文豪苏轼的妙笔,更令节日摇曳生姿,道出了人类生存情感
5、与大自然复始轮回的巧妙关联。为纪念屈原大夫的“端午节,显示了忠、义、仁、信的民族气节和传统价值观念,表达了华夏子孙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龙舞、赛龙舟,不仅展现中华龙的图腾崇拜,更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奋进精神。闻讯韩国将“端午节作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青少年无不义愤填膺,爱国之情如烈焰喷发,纷纷查找资料、举办活动,来证实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专利,要把端午节留在中国。看到一些外国人纷纷穿旗袍、唱京戏、学武术、打太极,更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华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能激发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热情,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6、、价值观、荣辱观,积极传承中华美德。五光十色、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手工艺制品,经过了岁月的洗涤,依然美仑美奂,熠熠生辉。精美的中华瓷器被西方用“CHINA称谓,让世界叹为观止,击节称妙。它们彰显着我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让华夏儿女在为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倍感自豪和荣耀的同时,感悟出劳动的价值,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价值观、荣辱观。“都江堰放水节祭祀活动,不仅展现了二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建造的造福岷江子民、天府儿女的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智慧,更表达了华夏儿女“吃水不忘掘井人的强烈感恩心态。从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治病救危,“真不二价,老实守信,童叟无欺的高尚为人
7、、为商之道,到刘三姐歌谣、济公传说给我们展现的伸张正义、抑恶扬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情怀等,无不为学生区分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新时期的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赋予了传统文化的诠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的文化之美是五彩斑斓的,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戏剧,都渗透着中华民族对美的向往、追求、渴望和热爱,表达出独特的美的意趣和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意义。比方京剧的庄韵,秦腔的悲怆,黄梅戏的甜美,越剧的婉约,川剧的变脸,腰鼓的奔放;江南丝竹的柔美、温润,蒙
8、古长调的粗暴、豪放;景泰蓝的浓墨重彩,景德瓷的淡雅多姿聆听蒙古长调,令人想象到一种境界:蓝天白云,草色青青,孤烟大漠中奔驰的骏马,蒙古包里散发着的马奶酒香音乐的魅力像一张无形的心灵大网,与草原上的风景对话,产生一种极美的艺术感染情境无与伦比的审美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聆听蒙古长调,我们能感受天籁与心籁的交融!品味江南丝竹,让你走进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矮檐深巷,乌瓦粉墙,深院小雨,土润苔青。灰色的石桥在风雨中屹立,斑驳的石块上隐约可见桥的名字;杨柳依依,在水风的抚慰下轻轻摇曳,湿湿的雨意,把美好的景物朦胧淡化;我们的心灵在世俗纷争中荡去尘埃,拥有一片舒缓与宁静,皈依在一幅水墨丹青之中。第四
9、,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为青少年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兴旺的动力之源。创新需要积极探索,也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古文明的结晶,又是乳汁和奶娘,对现代文明具有滋养作用;华夏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的文化创新乃至物质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影、电视,而它们的鼻祖便是皮影;现代中成药更是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巧妙结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不难看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创新实践的积极意义。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必须传承利用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打文化牌,走文化创新之路。如将传统中医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走中西合璧之路。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青少年的现代教育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充分开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涵义,切实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华文化的甘美乳汁浸润孩子们的心田,除却青少年的心灵空洞与急躁,使荒芜的心原长出新绿,滋生出文化的幼苗,结出文明的果实。作者单位:安徽凤阳高等师范学校责任编辑萧田